为什么现在谈洗澡业?
疫情后,大众对“清洁+放松”的需求暴涨,传统洗浴、新式汤泉、社区微型澡堂同时迎来客流高峰。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洗浴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67%,客单价从78元涨到112元。资本也嗅到味道:上半年已有12家汤泉品牌拿到融资,单笔最高达3亿元。换句话说,洗澡业正从“低频刚需”变成“高频悦己”。

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把范围划清楚:洗浴、温泉、足浴、SPA都算“大洗澡”赛道。艾瑞咨询给出的最新口径是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4800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7200亿元,年复合增速14.8%。拆分来看:
- 传统大众浴池:占比28%,下沉市场仍是主力
- 新式汤泉:占比35%,一二线购物中心标配
- 高端SPA会所:占比12%,高净值人群复购率最高
- 足浴按摩:占比25%,与洗浴场景高度重叠
所以,不管你是想开几十平的小澡堂,还是上千平的综合体,都能切到蛋糕。
谁在花钱洗澡?三张画像告诉你
画像一:城市白领
25-35岁,月收入8k-20k,周末“洗+吃+躺”一条龙,愿意为新场景买单。
画像二:银发族
55岁以上,退休后有闲钱,社区澡堂办卡率超过60%,最看重水温恒定与防滑地面。
画像三:亲子家庭
80后、90后父母,带娃体验“室内水乐园”,顺带自己泡汤,单次消费可达400元。

三张画像叠加,让洗澡业同时具备“高频、高客单、高复购”的三高特征。
开洗澡堂赚钱吗?先算一笔账
以三线城市300㎡社区店为例:
- 房租:25元/㎡/月,年成本9万
- 装修:中端日式汤泉风,一次性投入45万
- 设备:锅炉、水处理、更衣柜、沙发床,合计18万
- 人工:前台2人+技师6人+保洁2人,年工资36万
- 水电:按0.8吨水/人次、0.4度电/人次,年费用约7万
固定+变动成本总计约115万/年。
收入端:客单价68元,日均客流120人,年流水297万;会员卡+搓澡+饮品二次消费占35%,额外带来104万。年毛利约286万,扣除成本后净利润171万,投资回收期10-12个月。如果选址在写字楼密集区,客单价可拉到88元,回收期还能再缩短。
新式汤泉的“流量密码”
传统澡堂靠“洗”,新式汤泉靠“晒”。他们怎么做到的?

- 场景升级:把澡堂做成“城市微度假”,汗蒸房+书吧+影音厅+游戏区,停留时间从1小时延长到4小时
- 餐饮溢价:一杯手打柠檬茶卖28元,成本不到4元;简餐客单价45元,毛利65%
- 会员体系:储值卡+次卡+月卡组合,锁定未来3-6个月现金流
- 社交裂变:打卡拍照送浴衣,小红书单店笔记一年可带来600万曝光
数据显示,新式汤泉的坪效是传统浴池的2.7倍,核心就在于把“洗澡”升级为“社交货币”。
政策与风险:不可忽视的两面
政策红利
2024年起,多地政府把“社区便民洗浴中心”纳入15分钟生活圈补贴,单店最高可领30万元设备补贴。消防审批也从“重审批”改为“备案+抽查”,开店周期缩短20天。
潜在风险
- 水质安全:循环水系统不达标,一次抽检不合格就可能被勒令停业
- 人力短缺:搓澡技师平均月薪已涨到1.2万,且年龄断层明显
- 同质化:一条街上三家汤泉,装修、餐饮、服务高度雷同,价格战一触即发
想长期赚钱,必须在卫生、培训、差异化上持续投入。
未来三年三大趋势
趋势一:社区微型澡堂爆发 50-100㎡的“口袋汤泉”开在小区底商,主打“下楼就能泡”,月卡199元,目标人群是带娃家庭和银发族。设备商已推出“一体化机组”,接水接电即可营业,单店投入压缩到15万以内。
趋势二:男士美容+洗澡融合 男士理容品牌开始把“剃须、护肤、头皮管理”搬进浴场,客单价直接翻倍。对老板来说,一次获客,两次变现。
趋势三:智能化降本 人脸识别更衣柜、自助售票机、AI水质监测仪,让夜班人力减少30%。某连锁品牌测试“无人值守”模式,夜间仅留1名应急人员,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
给新手的三条落地建议
- 先选城市再选商圈:北方城市洗浴文化深,南方城市温泉概念新;社区店看入住率,商场店看客流峰值。
- 小步快跑验证模型:用100㎡快闪店测试客单价、复购率,数据达标后再扩面积。
- 把技师当合伙人:采用“底薪+分成+年终分红”,降低流失率,同时绑定核心资源。
只要踩准需求、算清账、控好风险,洗澡这门老生意,正在长出全新的利润曲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