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_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新网编辑 12 0

2020年疫情把“无接触”三个字推上了风口,支付行业也因此被按下快进键。站在2021年初,很多人问:2021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行业最关心的十个关键问题,帮你把脉络一次看清。

2021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_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一、疫情后,移动支付还能继续高增长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增长逻辑变了。

  • 用户基数红利见顶:中国网民渗透率已逼近八成,增量主要来自银发人群与下沉市场。
  • 场景深度渗透:社区团购、线上医保、数字政务等“新刚需”把支付频次从“日活”推向“时活”。
  • 客单价提升:直播电商、跨境海淘带动单笔金额上涨,抵消了笔数增速放缓的影响。
---

二、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对第三方支付是威胁还是机会?

短期看“竞合”,长期看“生态”。

:数字人民币钱包直连央行,绕开现有清算体系,手续费归零,直接压缩支付机构利润。

:支付机构可成为2.5层运营机构,提供场景、风控、用户运营服务,赚取增值收益。

生态:未来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通道,而是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行业解决方案,例如定向扶贫、财政补贴自动发放。

2021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_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三、跨境支付会成为下一个蓝海吗?

会,但门槛比想象高。

  1. 政策红利:RCEP落地、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放宽,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更灵活。
  2. 技术红利:区块链+分布式账本降低对SWIFT的依赖,实时到账、汇率透明。
  3. 合规成本:反洗钱、外汇申报、数据出境审查,一套合规系统投入动辄千万。

结论:跨境支付是蓝海,但只属于有牌照、有技术、有场景的三有玩家。

---

四、支付机构如何摆脱“手续费内卷”?

三条路径已被验证可行:

  • SaaS化:把支付能力嵌入ERP、CRM,按订阅收费,例如收钱吧的“智慧门店”年费制。
  • 金融增值:基于交易数据做小微贷、保理,典型如汇付天下的“汇来米贷”。
  • 流量变现:支付后页面跳转优惠券、本地生活团购,拉卡拉2020年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

五、B端支付为什么突然火了?

因为C端天花板肉眼可见,而B端数字化率不足三成。

需求侧:连锁品牌需要“总部-门店-供应商”多级分账;跨境电商需要“关汇税”一体化。

2021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_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供给侧:支付机构把C端风控能力迁移到B端,推出“企业钱包+虚拟公户+电子回单”组合拳。

案例:美团“商企通”把外卖平台的账期从T+7缩短到T+1,商户留存率提升。

---

六、监管趋严,行业会被“一刀切”吗?

不会,但牌照分级+业务分类已成定局。

牌照类型业务范围最新动向
银行卡收单POS、二维码取消地域限制,但要求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
网络支付快捷、网关个人收款码远程收款受限,需补充经营证明
跨境支付外汇结算试点扩容至全国,但需通过合规评估

支付机构需按“先合规、再创新”的节奏出牌。

---

七、支付数据如何合规变现?

核心是“最小可用+匿名化”

  • 最小可用:只输出统计级标签,例如“月餐饮消费5000元以上”,不输出明细。
  • 匿名化:采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原始数据不出域。
  • 场景案例:某城商行与支付机构合作,基于匿名交易流水做小微商户授信,不良率低于传统抵押贷。
---

八、支付公司做“先买后付”(BNPL)有戏吗?

有戏,但必须解决资金成本+风控模型两大痛点。

资金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成本年化,非持牌机构需通过ABS、信托通道,成本抬升。

风控端:C端BNPL可参考芝麻分;B端BNPL需接入税务、发票、物流多维数据。

国内已有玩家:乐信“买鸭”、360数科“微零花”,坏账率控制在以内。

---

九、支付终端会消失吗?

不会消失,但会隐形化

  • 手机即POS:银联手机POS已支持NFC标签收款,小商贩无需额外硬件。
  • 刷脸支付:微信“青蛙”、支付宝“蜻蜓”成本降至千元以内,适合高频场景。
  • 车载支付:ETC+车牌付打通加油站、停车场,2021年装车量预计突破。
---

十、未来三年,支付行业最大变量是什么?

不是技术,也不是政策,而是“账户体系重构”

当数字人民币、银行二三类户、支付机构钱包、超级App小程序账户全部互联互通时,“谁掌握场景,谁就掌握交易入口”。这意味着:

  1. 支付机构必须从“通道”升级为“场景运营商”。
  2. 银行将重新夺回账户主导权,但需要支付机构提供流量。
  3. 用户感知不到“支付”,只感知到“服务完成”。

一句话总结:2021不是支付行业的终局,而是账户体系混战的起点。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