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疗器械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投资机会在哪

新网编辑 43 0

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占比约15%。**国家食药监总局密集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让“国产替代”第一次从口号变成真金白银的订单。资本市场上,A股医疗器械指数全年上涨32%,跑赢了沪深300整整18个百分点。

2017医疗器械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投资机会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策红利如何改变竞争格局?

自问:政策文件那么多,到底哪几条真正影响了企业现金流?

自答:记住这三点就够了:

  • **“绿色通道”审批时间从平均25个月压缩到8个月**,微创、先健等企业的支架产品借此抢先上市,市占率一年提升9%。
  • **省级招标“双信封”制**,技术分权重从30%提到60%,直接把靠低价混市场的贴牌厂踢出局。
  • **进口设备免税清单缩减42项**,GE、西门子的CT报价被迫下调15%,国产联影的128排CT趁机拿下200台三甲医院订单。

哪些细分领域在2017年悄悄爆发?

1. 高值耗材:心脏支架之后,谁接棒?

**神经介入支架**成为黑马。2017年国内手术量同比增67%,美敦力的Pipeline Flex获批,国产微创的Tubridge紧跟着拿下注册证,单台手术耗材费用从8万降到5万,医保报销比例却从50%提到70%,需求直接井喷。

2. IVD(体外诊断):化学发光的黄金窗口

2017年化学发光试剂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增速28%。**安图生物、迈瑞、新产业**三家国产厂商的发光仪装机量首次突破1万台,进口替代率从12%飙升到31%。关键突破在于磁微粒包被技术,让检测灵敏度从10^-9提升到10^-12,足以覆盖肿瘤早筛需求。

3. 影像设备:DR之后,为什么是彩超?

2017年国产彩超销量首次超过进口,**迈瑞Resona 7**用单晶探头技术把图像分辨率做到0.4mm,价格却比GE Logiq E20低40%。县医院采购预算普遍在200万以内,国产高端彩超正好卡位。

2017医疗器械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投资机会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资本寒冬?不,是并购大年

2017年医疗器械并购金额达到280亿美元,**威高8.5亿美元收购美国Argon**,看中的是其PICC导管全球20%的份额;**鱼跃56亿并购中优医药**,把消毒感控产品线一次性补齐。逻辑很简单:带量采购压价,只有规模才能保住利润。


未来五年,钱到底往哪投?

自问:现在入场,会不会高位接盘?

自答:盯住这三条赛道,至少还有3-5倍空间:

  1. **可降解支架**:乐普的NeoVas 2019年上市,渗透率从0到15%只用了两年,对标金属支架300亿市场,替代空间至少120亿。
  2. **分子诊断POCT**:新冠疫情让卡盒式PCR设备普及,但肿瘤早筛才是终极战场。**艾德生物的SDC2甲基化检测**定价1800元,灵敏度95%,医保谈判一旦纳入,市场规模将复制HPV检测的百亿路径。
  3. **手术机器人**:2017年达芬奇国内装机量仅65台,**微创的图迈**2023年获批后,单台收费从5万降到3万,基层医院采购意愿暴增。按2000家三甲医院每家配1台计算,就是600亿设备+300亿耗材市场。

风险提示:别忽视这三块绊脚石

**集采杀价**:2020年冠脉支架从1.3万杀到700元,毛利率直接腰斩。未来骨科关节、超声刀头大概率复制这一路径。

**注册收紧**:2021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临床试验样本量要求翻倍,小型创新企业现金流撑不过18个月。

2017医疗器械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投资机会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汇率波动**:2017年人民币全年升值6%,依赖进口的影像核心部件(如CT球管)成本骤增,东软医疗当年净利润下滑22%。


给从业者的三点实操建议

1. **产品线组合**:高值耗材+IVD试剂搭配销售,用试剂的高毛利对冲耗材集采降价。

2. **渠道下沉**:2017年县域医院设备采购增速35%,远高于三甲医院的12%。组建县级代理商网络,比挤在大城市打价格战更划算。

3. **专利卡位**:可降解支架的聚乳酸改性专利、化学发光的吖啶酯标记专利,**提前布局才能避免被巨头收“过路费”**。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