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投资,但需精准选点、算清现金流、匹配政策红利。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突破六十亿,高端度假需求向“第二居所”迁移,带动核心景区周边土地溢价。只要避开同质化供给过剩区域,旅游地产仍具穿越周期的潜力。

为什么2024年被视为旅游地产新拐点?
疫情后首个完整复苏年,三大信号同步出现:
- 消费端:跨省游恢复九成,自驾游占比升至七成,催生“住+玩”一体化需求。
- 政策端:自然资源部试点“点状供地”,降低山地、海岛项目拿地成本三成以上。
- 金融端:REITs扩容至文旅基础设施,经营性现金流可提前变现。
三力叠加,使2024成为“低门槛切入、高溢价退出”的窗口期。
哪些区域具备真实成长空间?
1. 大湾区内湾半小时圈
珠海唐家、惠州稔平半岛在售项目均价仅为深圳核心区四分之一,跨海大桥与城际轨道把通勤时间压进四十分钟。2025年深中通道通车后,价差有望再收窄20%。
2. 滇西大环线旅居带
大理、腾冲、芒市形成“候鸟式”闭环,冬季平均气温十八摄氏度,吸引北方康养客群长租。当地民宿入住率连续三个冬季超八成,带动产权式酒店年化租金回报五点五厘。
3. 长三角微度假走廊
湖州安吉、溧阳天目湖距沪杭高铁车程四十五分钟,周末家庭客群占比六成。政府严控新增供地,存量别墅产品年涨幅稳定在七个百分点。

如何测算真实持有成本?
把账拆成四笔,避免“看上去很美”:
- 土地性质:商业用地四十年产权,水电物业费比住宅高一倍。
- 托管分成:交给酒店运营商常见五五分成,扣除布草、OTA佣金后,业主实得约三成。
- 空置周期:非旺季平均空房一百二十天,需预留一年按揭利息。
- 退出税费:商业物业转手需缴纳差额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合计占溢价部分二十五个百分点。
算完四笔账,若年化净收益仍能覆盖资金成本两倍,才算安全垫足够。
政策红利怎样用足?
抓住三条暗线:
- 乡村振兴专项贷:部分省份对民宿集群项目贴息两厘,期限最长十年。
- 文旅基础设施REITs:景区停车场、索道可打包上市,提前回笼建设资金。
- 点状供地试点:允许“建多少、供多少”,减少一次性拿地支出。
提前与县级平台公司成立合资SPV,可同步锁定土地资源与补贴指标。
未来五年可能出现哪些风险?
自问自答,提前布防:

Q:同质化项目扎堆怎么办?
A:选择有IP运营能力的开发商,如自带主题乐园、赛事牌照,后期靠内容而非卖房盈利。
Q:气候型度假地淡季过长?
A:配置“温泉+室内运动+会议”三大场景,把淡季入住率从三成提到六成。
Q:产权到期如何续?
A:商业用地已出现“补缴出让金续期”先例,按当前地价三成左右补缴,提前在合同里约定分担比例。
普通投资者入场三步法
第一步:用“高铁一小时+机场一小时”画圈,筛掉交通死角。
第二步:对比同区域酒店ADR(平均房价)与项目售价,若房价收入比低于十比一,说明泡沫可控。
第三步:优先选择可分割产权、可散售的产品,确保流动性。
旅游地产不再是“买套房等升值”的简单逻辑,而是把土地、流量、运营、金融工具打包成资产组合。看懂需求迁移、算清现金流、踩准政策节拍,才能在2024年的新拐点上分到红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