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未来发展前景_供销社改革方向

新网编辑 16 0

供销社还能火多久?政策红利与基层需求给出答案

“供销社是不是又要回到计划经济?”这是很多人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答案是否定的。今天的供销社早已不是凭票购物的“老供销”,而是被中央文件明确定位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紧接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政策红利叠加乡村振兴万亿级市场,供销社的窗口期至少还有10—15年。

供销社未来发展前景_供销社改革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供销社改革到底改什么?三大关键词拆解

1. 产权结构:从“一股独大”到“混合所有制”

过去县级供销社几乎全资控股下属企业,效率低、负债高。现在路径是“社有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三方持股,例如山东莒南把冷链仓储项目股权开放给民营快递和当地合作社,一年就把配送时效从72小时压缩到24小时。

2. 业务边界:从“卖化肥”到“全域服务”

  • 产前:测土配肥、无人机植保
  • 产中:订单农业、灾害保险
  • 产后:冷链物流、电商直播

湖北潜江供销社甚至把小龙虾养殖户的贷款、饲料、销售全链条打通,农户只需专心养殖,综合成本下降18%。

3. 数字底座:县域流通的“最强大脑”

全国供销总社正在推进“供销云仓”计划,目标是在每个县域建一个数字化集配中心,实现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统仓共配。浙江龙游试点半年,快递进村成本从每件2.6元降到1.1元。

---

普通人能抓住哪些机会?三条赛道已跑出盈利模型

赛道一:县域冷链合伙人

政策要求2025年前每个农产品主产区至少建一个预冷库。供销社缺钱缺人,需要本地合伙人。安徽砀山一位90后返乡青年以“设备入股+运营托管”模式拿到40%股权,去年梨子季纯利80万元。

赛道二:村级综合服务社站长

一个60平方米的网点,叠加快递收发、普惠金融、农资团购三项业务,日均客流可达120人次。供销社提供品牌背书和供应链,站长毛利稳定在25%—30%。

供销社未来发展前景_供销社改革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赛道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包工头”

供销社整合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个人可以承包一个乡镇的服务订单。湖南衡阳案例显示,一个服务队长管理20台设备,年营收能到300万元。

---

风险与对策:为什么有人赚钱有人赔钱?

风险点1:行政干预过度
对策:优先选择已完成“三会一层”改革的县级供销社,这类地区政企边界更清晰。

风险点2:盲目扩张重资产
对策:采用“轻资产运营+股权分红”模式,例如冷库采用融资租赁,减少一次性投入。

风险点3:人才断层
对策:供销社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学员毕业后直接派驻乡镇网点,解决用人荒。

---

未来五年供销社会变成什么样?四个场景提前看

  1. 场景一:村里的小卖部变成“数字供销站”,扫码就能买到全国集采的平价商品。
  2. 场景二:农民卖粮不再看贩子脸色,供销社的“粮食银行”提供保底价收购。
  3. 场景三:县域快递不再二次收费,因为供销社统仓共配把成本打下来了。
  4. 场景四:供销社旗下出现一批年营收过亿的农业服务公司,成为县域经济的“隐形冠军”。

供销社的复兴不是简单的“国进民退”,而是一场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农民受益的供给侧改革。看懂政策、选对模式、扎根县域,就能在下一轮乡村振兴红利中分一杯羹。

供销社未来发展前景_供销社改革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