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聊家装行业?
过去十年,房地产高歌猛进,家装被裹挟着一路狂奔;如今新房增速放缓,旧房翻新、改善型需求接棒,行业逻辑彻底改写。“从增量到存量”,这六个字决定了未来十年所有玩家的生死。

二、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根据住建部公开数据,全国城镇住宅存量约3.6亿套,其中房龄超过15年的占比接近35%。按每套平均翻新预算10万元粗算,存量翻新市场理论容量已超12万亿元。
- 新房装修:2024-2030年预计年均规模1.8万亿,增速降至3%-5%
- 存量翻新:同期年均规模2.2万亿,增速保持在8%-10%
- 局部改造: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微改需求年复合增速15%+
三、谁在掏钱?——用户画像正在裂变
1. 90后、95后成为绝对主力
贝壳研究院调研显示,2023年家装消费人群中90后占比已达54%,95后快速逼近20%。他们更在意颜值、环保、智能,愿意为设计溢价买单。
2. 改善型家庭预算更充足
二胎、三胎政策叠加居家办公常态化,120㎡以上户型翻新客单价普遍高出刚需户型40%-60%。
四、供应链革命:工厂到客厅的距离缩短一半
传统家装链条冗长:工厂—省代—市代—门店—工长—业主,层层加价。数字化直采+F2C展厅正在把中间环节砍掉:
- 板材、瓷砖、卫浴头部品牌自建电商仓,48小时直达工地
- 区域性“城市仓”+“前置仓”让主材配送时效从7天缩至36小时
- 整装公司用SaaS系统同步工厂排产,库存周转率提升3倍
五、技术变量:AI设计、BIM施工、智能家居
AI设计:10分钟出图,成本降到原来的1/10
酷家乐、三维家等平台已能实现户型自动识别+风格一键匹配+实时渲染,设计师日均出图量从3套提升到30套。

BIM施工:误差从厘米级降到毫米级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提前模拟水电布线、吊顶结构,减少现场拆改60%以上。
智能家居:从选配到标配
2023年精装修房智能开关、智能门锁配置率已突破80%,2025年有望全面覆盖智能照明、安防、环境控制三大系统。
六、渠道重构:流量碎片化下的“全域获客”
渠道 | 2020年占比 | 2023年占比 | 2025年预测 |
---|---|---|---|
线下门店 | 62% | 45% | 30% |
短视频/直播 | 5% | 18% | 25% |
社群团购 | 3% | 12% | 20% |
设计师工作室 | 8% | 10% | 12% |
整装平台 | 22% | 15% | 13% |
门店不再是交易终点,而是体验+交付+社交的复合场景。
七、资本态度:从狂热到理性,细分龙头仍受追捧
2021年家装行业融资总额超120亿元,2023年骤降至35亿元,但智能家居、适老改造、绿色建材三大赛道单笔融资额度不降反升。
八、政策红利:旧改、绿色、适老三大引擎
- 旧改: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1.9万个,带动外立面、电梯、水电等基础装修需求
- 绿色:《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明确2025年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50%
- 适老:住建部2024年起试点“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单户最高补贴1万元
九、未来五年,哪些模式能跑出来?
1. 整装直营+自有产业工人
代表企业:东易日盛、爱空间
核心壁垒:标准化施工+材料集采规模效应

2. 平台型轻资产整合
代表企业:齐家网、土巴兔
核心壁垒:流量分发能力+供应链金融服务
3. 垂直场景专家
代表企业:专注老房翻新的“住范儿”、专注适老改造的“AgeClub”
核心壁垒:深度理解细分人群痛点
十、从业者必须回答的三个灵魂拷问
Q: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A:主材价格已接近透明,未来竞争焦点是交付效率+售后响应,单纯降价等于慢性自杀。
Q:设计师会被AI取代吗?
A:AI解决的是标准化方案,真正的高端定制仍需设计师的审美与沟通,但“只会画图”的设计师必然被淘汰。
Q:中小公司还有机会吗?
A:聚焦3公里社区圈,做深老房微改、出租房快装、局部维修,用极致服务黏住用户,仍有生存空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