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行业到底还有没有“钱景”?
先给出结论:瓷砖行业依旧有广阔空间,但玩法已彻底改写。过去靠增量地产红利就能躺赚的时代结束,接下来拼的是细分场景、绿色智造与渠道重构。看懂这三点,就能抓住下一轮机会。

需求端:谁在继续买瓷砖?
1. 二次装修与局改撑起“第二增长曲线”
新房交付量下滑,但全国城镇存量住宅超4亿套,按十年一次翻新计算,每年潜在二次装修需求在4000万套以上。厨房、卫生间局部改造成为高频场景,单片小批量采购、快速交付、易安装的产品更受欢迎。
2. 商业空间升级带来高端增量
高端酒店、零售展厅、医疗康养等项目对大尺寸岩板、功能性瓷砖(防滑、抗菌、发热)需求激增。一块岩板可替代大理石、木板、墙纸,实现“一体化空间解决方案”,客单价轻松翻倍。
供给端:制造端正在发生的三大革命
1. 绿色低碳——从“可选项”到“准入证”
2025年起,广东、山东主产区将全面执行能耗双控,未完成煤改气、脱硫除尘改造的中小窑炉面临关停。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光伏发电+余热回收+天然气窑炉,单位能耗下降30%,优等率提升8%。
2. 柔性智造——“一条窑炉做千款花色”
传统生产线换模需要停机数小时,现在通过数字喷墨+AI视觉检测,15分钟切换花色,库存周转天数从90天压缩到30天。中小品牌借助共享云工厂,也能实现“小单快反”。
3. 原料替代——高岭土涨价后的突围
高岭土价格三年涨幅超60%,企业纷纷试验尾矿、废瓷粉、粉煤灰配方,既降成本又解决固废难题。某江西企业用废瓷粉替代40%高岭土,产品强度反而提升12%,已通过欧盟CE认证。

渠道端:流量碎片化下的“新战场”
1. 零售:从“经销商”到“内容服务商”
消费者先在抖音、小红书看案例,再到线下体验。门店不再只是堆货,而要提供:
• VR云设计:十分钟出整屋铺贴效果图
• 包工包料一口价:解决“买砖容易贴砖难”痛点
• 交付监理:第三方质检报告提升信任
2. 工程:央企集采“白名单”制度
保利、万科等头部房企建立瓷砖供应商白名单,年产能≥3000万㎡、绿色工厂认证、交付准时率≥98%成为硬门槛。中小品牌可借道“总包分包”或“区域联合投标”切入。
3. 出口:RCEP关税红利与新兴市场双轮驱动
2023年中国瓷砖出口量重回增长,东盟、中东、非洲贡献主要增量。600×600mm仿古砖、木纹砖在菲律宾、越南供不应求;通体大理石在沙特高端项目溢价达50%。
未来五年最可能爆发的细分赛道
1. 发热瓷砖:石墨烯涂层技术成熟,每平方米功率160W,替代水暖,北方煤改电市场容量超千亿。
2. 抗菌瓷砖:银离子+光触媒双重杀菌,医院、幼儿园招标已指定参数。
3. 薄型岩板:3mm厚度可弯曲,直接覆盖旧瓷砖,二次装修不动土,施工时间缩短70%。
4. 再生瓷砖:100%废瓷循环利用,欧洲碳关税倒逼出口企业提前布局。
常见疑问快问快答
Q:现在入局瓷砖行业晚不晚?
A:如果是传统批发模式,确实晚了;但聚焦二次装修、绿色建材、跨境电商仍有窗口期。

Q:小品牌如何与大厂竞争?
A:错位打法——做细分场景专家,例如只做“阳台六角砖”或“电竞房发光砖”,用极致SKU+内容营销占领心智。
Q:岩板是不是昙花一现?
A:岩板已从“装饰材料”升级为“结构材料”,厨房台面、衣柜门板、冰箱面板都在用,生命周期至少十年。
写在最后
瓷砖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从“规模”转向“效率+体验”。谁能用更低的能耗、更快的交付、更懂用户的内容抓住二次装修与商业升级需求,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更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