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视角:为什么保险业被重新估值?
过去五年,中国保险深度从4.3%升至4.7%,密度从317美元增至430美元,仍远低于全球平均6.1%与800美元。这一差距被资本市场视为“**增量红利**”。

自问:增量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自答:只要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保障型产品渗透率就会二次加速,窗口期至少还有8—10年。
二、政策端:监管到底在鼓励什么?
1. 健康险税优扩容
2023年8月,税优健康险产品范围从单一医疗险扩展到**长期护理险、疾病险**,年税优额度仍维持2400元,但叠加个人所得税APP一键抵扣,**投保流程缩短70%**。
2. 养老险第三支柱落地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保险产品的比例上限由30%提升至50%,**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结算利率连续8个季度高于4.5%**,成为银行渠道主推品类。
三、需求侧:Z世代买保险最在意什么?
根据慧择《Z世代保险态度报告》:
- **“先体检后投保”**成为搜索热词,同比增长320%;
- 对“**免体检额度**”敏感度首次超过“价格”;
- 小红书“保险理赔vlog”笔记量半年翻4倍,**可视化理赔**成为转化关键。
自问:Z世代会不会只买短期爆款?
自答:数据显示,他们人均持有2.7张长期重疾险,**续保率反而高于80后**,因为“自动扣费+线上保全”降低了决策疲劳。

四、供给侧:中小公司如何突围?
1. 场景定制
宠物险与连锁宠物医院系统直连,**核保到理赔全程API化**,件均保费虽只有300元,但赔付率控制在45%以内,**获客成本仅为传统重疾险的1/5**。
2. 区域深耕
某地方寿险公司在三四线城市推出“**新农合补充计划**”,利用村委广播+短视频直播,一年卖出18万份,**件均保额12万,综合成本率低于92%**。
五、技术变量:AI到底替代了谁?
头部公司已将**智能核保引擎**嵌入微信投保页,对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常见异常实现秒级结论,**人工核保件占比从37%降至9%**。
自问:代理人会不会消失?
自答:AI替代的是信息差,**高净值人群仍需要“家族保单架构师”**,2023年MDRT会员中,使用AI工具者人均FYP提升41%,证明技术放大而非取代专业。
六、资本动向:哪些细分赛道被抢注?
2023年保险科技融资TOP3:

- **带病体保险风控平台**——B轮融资金额2.3亿美元;
- **新能源车险定价引擎**——Pre-IPO轮估值18亿美元;
- **长护险服务网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首期规模50亿元。
七、职业机会:2024年哪些岗位最缺人?
岗位 | 核心技能 | 年薪区间 |
---|---|---|
健康险产品经理 | 医学知识+监管合规 | 40—70万 |
保险数据科学家 | Python+精算建模 | 60—120万 |
养老规划师 | 税务筹划+家族信托 | 80—150万 |
八、风险提示:三大灰犀牛不可忽视
利差损风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部分公司存量负债成本仍锁定在4%以上,**每下降10BP,潜在亏损增加约150亿元**。
集中退保:2018年销售的4.025%高预定利率产品将在2024—2026年进入退保高峰,**现金流压力测试不合格的公司可能被迫变卖资产**。
合规成本**:“报行合一”全面执行后,银保渠道手续费上限下降30%,**依赖单一渠道的中小公司面临渠道真空**。
九、给求职者的三条行动清单
1. **考取精算师+CFP双证**:健康险与养老险交叉领域人才溢价最高。
2. **深耕一个垂直场景**:如少儿眼科保险、糖尿病并发症保险,**小众市场更容易建立壁垒**。
3. **学会用AI武装自己**:熟练使用ChatGPT生成保险方案对比表,**效率提升5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