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茅台还能不能继续涨价?
飞天茅台的终端零售价从2016年的每瓶千元出头,一路爬升到如今逼近三千元,**“茅台=硬通货”**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要问未来还能不能涨,得先拆解三个变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供需缺口:茅台基酒产能五年一个周期,2025年可投放量预计比2023年增加约8%,但高端商务宴请与礼赠需求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缺口仍在。
- 渠道利润:经销商一批价与出厂价之间仍有千元以上价差,公司只要小幅提价即可把利润回收,而终端价不会明显松动。
- 政策天花板:白酒消费税改革若落地,高端酒税负可能上升,但茅台品牌溢价高,可通过结构升级对冲。
二、年轻人不喝白酒,茅台会被边缘化吗?
表面看,Z世代更偏爱低度酒、洋酒,但茅台的**“社交货币”**属性并未削弱:
- 场景迁移:婚宴、商务宴请仍是刚需,茅台在这些场景中的“面子指数”无人替代。
- 跨界联名: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刷屏社交媒体,本质是品牌心智的提前占位,让年轻人“先认识再消费”。
- 收藏属性:生肖酒、纪念酒在二手市场溢价明显,年轻藏家群体正在扩大。
三、茅台的金融属性会不会消失?
飞天茅台被戏称为“液体黄金”,其**“抗通胀+高流通”**特征来自:
- 标准化程度高:53度、500ml、统一包装,真假易辨,降低了交易成本。
- 变现渠道多元:烟酒店、拍卖行、线上二手平台均可快速出手,折价率低于黄金。
- 信用背书强:茅台公司不直接参与回购,但严控经销商串货,间接维护了价格体系。
只要通胀预期仍在,茅台的金融属性就不会消失,只是溢价幅度会随流动性松紧而波动。
四、投资茅台股票还是囤酒?
两种路径的**风险收益比**截然不同:
维度 | 囤飞天 | 买茅台股票 |
---|---|---|
资金门槛 | 单瓶三千,整箱更贵 | 一手约十八万 |
流动性 | 线下交易,需验货 | T+1,随时卖出 |
收益来源 | 零售价上涨+年份溢价 | 业绩增速+分红 |
最大风险 | 政策打击囤货 | 估值回调 |
若资金量小且对白酒流通不熟,**直接买茅台股票更省心**;若拥有稳定出货渠道,整箱囤酒可对冲部分通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茅台的国际化故事讲得通吗?
2023年茅台海外收入占比不足4%,看似缓慢,实则**“三步走”**策略清晰:
- 华人圈层渗透:先抓住海外中餐场景,让茅台成为“高端中餐标配”。
- 免税渠道放量:与中免集团深度合作,机场、邮轮等场景曝光度持续提升。
- 文化输出:通过“茅台之夜”品鉴会,把酱香工艺与东方礼仪绑定,降低文化折扣。
短期看,海外收入仍是点缀;长期看,**一旦打开欧美高端礼品市场,估值体系将重构**。
六、未来五年最大的灰犀牛是什么?
不是年轻人不喝,也不是消费税,而是**“数字茅台”**的潜在冲击:
- 区块链溯源:若公司推出官方数字藏品,每一瓶酒对应唯一NFT,黄牛囤货空间将被压缩。
- 直营电商扩容:i茅台App目前只投放少量配额,未来若扩大直营比例,批价体系可能重塑。
- ESG压力:玻璃瓶、纸箱的碳足迹计算若纳入监管,茅台需投入额外成本做绿色包装。
这些变量不会一夜颠覆,却会在五年内逐步改写游戏规则。
七、普通投资者如何上车?
问自己三个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能否承受20%波动? 茅台股票最大回撤曾达40%,囤酒也可能因政策风声短期跌价。
- 有没有三年以上的闲置资金? 酒要囤、股要拿,短期进出都是给市场交学费。
- 是否了解变现路径? 股票一键卖出,囤酒需验货、物流、仓储,每一步都有成本。
如果答案都是“是”,**定投股票+逢跌囤酒**的组合,或许是最贴合茅台前景的参与方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