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控烟浪潮下,烟草公司还能赚钱吗?
**答案:短期内仍能盈利,但增长逻辑正在从“量”转向“价”与“新”。** 过去十年,全球卷烟销量以年均2%的速度下滑,然而菲莫国际、英美烟草等巨头的营收却屡创新高。核心原因在于: - **提价策略**:高端产品线每年提价5%—8%,抵消了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 - **市场再分配**:亚太、非洲等新兴市场人口红利仍在,弥补了欧美成熟市场的萎缩; - **减害产品**:加热不燃烧(HNB)与电子烟贡献了15%—25%的增量收入。 ---政策高压持续加码,烟草公司如何应对?
**1. 监管框架的三大关键词:口味禁令、税收、包装** - **口味禁令**:美国FDA已禁止薄荷醇卷烟,欧盟正讨论全面禁售调味电子烟;巨头对策是**提前布局无口味基础款**,并通过“胶囊滤嘴”技术让消费者自行添加风味。 - **税收杠杆**:2025年起,中国将对电子烟征收20%消费税,传统卷烟税率也将阶梯式上调。烟草公司对策是**将税负向供应链上游转移**,压缩烟叶采购成本3%—5%。 - **平装法规**:澳大利亚、英国强制使用统一包装。企业反击方式是**强化烟盒触感设计**(如浮雕LOGO),在法规边缘提升品牌辨识度。 **2. 诉讼风险:天价赔偿背后的“保险池”策略** 美国各州对烟草公司的诉讼赔偿已累计超2000亿美元。巨头们通过**设立专项信托基金**(如Altria的35亿美元储备金)和**购买再保险**,将单次赔偿对财报的冲击控制在净利润的10%以内。 ---新型烟草是救命稻草还是新战场?
**HNB与电子烟的盈利模型差异** - **HNB(加热不燃烧)**: - **设备毛利率35%**,烟弹复购率超60%,菲莫国际的IQOS用户年均贡献收入比传统烟民高30%; - **政策壁垒高**:需通过PMTA(美国)或国烟认证(中国),但一旦获批,竞争对手三年内难以进入。 - **电子烟**: - **烟油毛利率50%**,但渠道碎片化导致品牌忠诚度低; - **致命弱点**:美国CDC数据显示,2023年非法一次性电子烟占市场38%,正规品牌需投入额外20%营销费用打假。 **跨界案例:英美烟草收购电子烟连锁** 2024年,英美烟草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子烟零售商VaporFi,直接掌控**3500家线下门店**,将获客成本从每人45美元降至28美元。 ---中国烟草专卖体系会放开吗?
**答案:2030年前不会全面放开,但局部试点已在推进。** - **专卖利润**:2023年中国烟草税利总额1.44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2%,任何市场化改革都需先解决**替代税源**问题; - **试点信号**:海南自贸港已允许外资设立**电子烟研发中心**(不得销售),2025年可能扩大到HNB产品; - **混改路径**:云南中烟与民企合作推出“Z时代”电子烟品牌,国资持股51%,试水“专卖监管+市场化运营”混合模式。 ---投资者该如何评估烟草股?
**核心指标排序:现金流>分红率>减害产品占比** - **现金流**:菲莫国际2023年自由现金流78亿美元,覆盖股息支出的1.8倍,**抗风险能力优于科技板块**; - **分红陷阱**:部分二线烟草公司维持8%股息率却靠举债支付,需重点查看**净负债/EBITDA是否低于2.5倍**; - **减害产品收入占比**:英美烟草2025年目标为50%,若未达35%可能面临估值折价(当前PE 9倍 vs 菲莫国际的12倍)。 **对冲策略**: - **做多烟草+做空酒精**:两者消费场景重叠,但烟草政策风险更高,历史数据显示该组合在加息周期中年化收益可达11%; - **地域对冲**:持有中国中烟(垄断溢价)+ 减持欧美烟草股(诉讼风险),2022—2023年该策略跑赢MSCI全球指数18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