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IC?为什么它突然火了?
SIC即碳化硅(Silicon Carbide),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约为3.2 eV,是硅(Si)的三倍。由于这一特性,**SIC器件在高温、高压、高频场景下损耗更低、效率更高**。特斯拉在Model 3主逆变器中率先采用SIC MOSFET后,整车续航提升约6%,这一示范效应让产业链瞬间沸腾。

市场到底有多大?五年后规模能翻几倍?
据Yole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24亿美元,**到2028年预计突破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30%**。驱动因素主要来自:
- 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12%提升到2028年的45%
- 光伏逆变器:组串式方案中SIC二极管占比已超35%
- 工业电源:服务器电源80Plus Titanium标准强制要求效率≥96%
技术路线之争:平面还是沟槽?
目前主流MOSFET结构分为平面型(Planar)与沟槽型(Trench)。平面型工艺成熟,良率可达85%,但导通电阻偏高;沟槽型导通电阻降低30%,却面临栅氧可靠性挑战。罗姆(Rohm)第4代沟槽器件已通过1000小时高温栅极应力测试,预计2025年大规模量产。
成本瓶颈如何突破?衬底价格还能降多少?
衬底占SIC器件成本50%以上,6英寸导电型衬底价格从2020年的2800美元/片降至2023年的900美元/片。三大降本路径:
- 晶体生长提速:采用液相法(LPE)将生长速度从0.2 mm/h提升至2 mm/h
- 缺陷密度控制:通过MPCVD法将微管密度降至0.1 cm⁻²以下
- 尺寸升级:8英寸衬底量产线已在Wolfspeed纽约莫霍克谷工厂投产
中国厂商机会在哪?能否打破海外垄断?
当前全球SIC衬底市场CR5达92%,其中美国Wolfspeed、II-VI、日本昭和电工占据前三。但国内企业正快速追赶:
| 企业 | 技术突破 | 量产进度 |
|---|---|---|
| 天岳先进 | 6英寸半绝缘衬底良率75% | 2024年Q2扩产至年产30万片 |
| 三安光电 | 垂直整合IDM模式 | 湖南基地已导入车规级MOSFET工艺 |
| 露笑科技 | 液相法生长8英寸晶体 | 2025年试产线通线 |
车厂为何愿意为SIC多付200美元?
以75kWh电池包为例,采用SIC逆变器后:

- 续航增加4-6%:相当于节省3-4.5kWh电池成本(按100美元/kWh计算)
- 冷却系统简化:开关损耗降低80%,散热器体积缩小30%
- 充电速度提升:800V平台下峰值功率可达350kW
未来五年哪些场景会爆发?
除电动汽车外,三大增量市场值得关注:
1. 光伏储能混合逆变器
SIC二极管+IGBT混合模块方案效率可达98.6%,较纯硅方案提升1.2个百分点。阳光电源2024年将推出全SIC工商业逆变器,功率密度提升50%。
2. 轨道交通
日本N700S新干线采用SIC牵引变流器后,整车重量减轻1.8吨,能耗降低7%。中国中车已启动时速400公里动车组SIC系统验证。
3. 数据中心UPS
维谛(Vertiv)最新500kW UPS采用SIC器件后,效率从96.5%提升至98.9%,年省电成本达12万元(按PUE 1.2、电价0.8元/kWh计算)。
投资风险提示:警惕产能过剩
2023年全球SIC衬底有效产能约170万片/年,但规划产能已超400万片。需重点关注:

- 车规认证周期长达3-4年,产能爬坡可能滞后
- 6英寸设备折旧未完成,8英寸切换存在沉没成本
- 硅基GaN在中低功率领域可能分流需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