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会被淘汰吗?先给出结论
**不会立即被淘汰,但将逐步从基荷电源转向调节电源,装机占比持续下降。** 全球碳中和时间表、风光成本快速下探、储能技术突破,都在压缩传统煤电的生存空间,然而电网安全、极端天气、资源禀赋差异,又让火电在十五到二十年内仍具“兜底”价值。 ---全球视角:各国火电退坡节奏对比
- **欧盟**:2030年前关闭全部无碳捕集煤电,德国保留少量备用机组至2038。 - **美国**:联邦层面无强制退役令,市场机制下煤电机组按经济性自然退出,2035年装机或降六成。 - **中国**:2025年严控新增纯燃煤项目,灵活性改造与“煤电+CCUS”示范并行,2060年前保留约4亿千瓦调节与应急容量。 - **印度**:电力需求年增5%以上,短期内仍需新建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但2027年后不再批准新煤电。 ---技术路线:火电如何“续命”
1. 深度灵活性改造
- **低负荷稳燃**:等离子点火、富氧燃烧,最低技术出力由50%降至20%。 - **快速爬坡**:汽轮机通流优化、锅炉蓄热系统改造,每分钟升降负荷可达3%额定容量。 - **热电解耦**:高背压供热、电极锅炉+储热罐,冬季供热期也能参与调峰。2. 生物质耦合与氨煤混烧
- **生物质掺烧比例**:欧洲已商业化运行30%质量掺比,中国大唐安徽项目验证10%稻壳掺烧无结焦。 - **绿氨替代**:日本JERA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20%氨混烧,度电碳排下降近两成。3. CCUS规模化落地
- **成本曲线**:当前捕集成本约300元/吨CO₂,2030年有望降至150元以下。 - **封存场景**: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 saline aquifer 可封存百亿吨级,匹配华北、东北煤电源。 ---经济性测算:火电还能赚钱吗?
**情景假设**: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年利用小时3500→2500,煤价700元/吨,碳价100元/吨。 - **收入端**:电量电价0.35元/kWh,容量补偿0.06元/kWh,辅助服务0.04元/kWh。 - **成本端**:燃料成本占度电0.27元,折旧0.05元,碳排放成本0.08元。 - **结论**:度电净利约0.05元,IRR仍可维持6%—7%,前提是机组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并获得容量市场补偿。 ---政策变量:决定生死的三张牌
1. **碳市场**:若碳价升至200元/吨,无CCUS的老旧机组现金流将转负。 2. **容量电价**:山东、广东已试点,按可用容量每千瓦每年100—200元补偿,直接改善固定成本回收。 3.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2030年非水可再生电量占比目标40%,倒逼火电让出发电空间。 ---投资窗口:哪些火电资产值得抄底?
- **区域选择**:送端省份(蒙西、新疆)配套风光大基地,火电厂可获高价外送合同;受端负荷中心(长三角、珠三角)容量电价高,调峰收益更稳。 - **机组类型**: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热电联产、具备汽缸解列改造条件的优先。 - **退出时序**:服役年限<15年且临近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的机组,未来可转型为调峰+应急备用,退役残值高。 ---问答:用户最关心的五个细节
**Q1:风光配储会不会让火电彻底失去竞争力?** A: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3元以下且可持续放电8小时以上,才会完全替代火电顶峰功能,预计至少到2035年难以实现。 **Q2:小机组还有改造必要吗?** A:30万千瓦以下纯凝机组若无供热负荷、地处非缺电省份,建议直接退役;若承担民生供热,可改为燃气调峰或生物质锅炉。 **Q3:碳捕集后的CO₂卖给谁?** A:驱油、食品级干冰、合成甲醇是三大去向,目前驱油需求最大,胜利油田年注入规模已超百万吨。 **Q4:火电厂员工如何转型?** A:运行岗转向灵活性调度、碳资产管理;检修岗参与CCUS、电解槽维护;行政岗可承接新能源项目前期手续代办。 **Q5:未来十年火电装机还会增长吗?** A:全球净增量趋近于零,中国“十四五”新增约150GW高效机组,主要替代退役老小煤电,绝对装机峰值预计出现在2025年前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