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融资租赁公司还能做吗

新网编辑 21 0

一、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政策红利仍在释放

自2020年银保监会把融资租赁公司纳入统一监管后,行业经历了“去通道、去杠杆、去空壳”的阵痛,但**监管趋严并不等于前景黯淡**。相反,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了“真租赁、真融资”的发展方向**,为头部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融资租赁公司还能做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政策红利: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工业母机、医疗设备、新能源公交等更新,直接带来万亿级订单池。
  • 资金成本:央行结构性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已覆盖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资金成本较三年前下降80~120BP**。
  • 监管沙盒:上海、天津、广东三地试点“融资租赁+绿色金融”沙盒,允许开展跨境租赁资产转让,**打通境内外资金通道**。

二、融资租赁公司还能做吗?三类玩家生存地图

行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二八定律”愈发明显**。能否继续深耕,取决于资源禀赋与战略选择。

1. 银行系金租:继续扩张的“巨无霸”

工银金租、招银金租等背靠母行低成本资金,**净息差维持在2.5%以上**,在飞机、船舶、海工装备等大额资产领域仍具碾压优势。

2. 产业系租赁:垂直赛道的“隐形冠军”

如**三一租赁、远景能源租赁**绑定主机厂,通过“设备+金融+服务”闭环,**不良率低于1%**。只要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就能吃到稳定利润。

3. 独立第三方:差异化突围的“小而美”

没有资金与产业背景,就必须**做银行与产业系不愿做、不能做的细分市场**:

  1. 医疗影像、半导体、光伏分布式电站等**技术迭代快、残值高的设备**;
  2. 三四线城市公交、环卫、冷链物流等**财政支付能力弱但现金流稳定的民生项目**;
  3. 与互联网SaaS平台合作,**用数据风控替代传统抵质押**。

三、融资租赁公司如何赚钱?盈利模式正在升级

过去靠“利差+手续费”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盈利公式=利差×杠杆倍数+服务费+残值收益+数据增值**。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融资租赁公司还能做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差还能做多大?

头部公司平均融资成本已降至3.5%左右,**而中小微制造业客户仍愿意接受7%~9%的综合成本**,利差空间依旧可观。

服务费怎么收?

通过“设备+运营”打包,**向客户提供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二手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服务费可占收入结构的30%以上。

残值收益如何兑现?

飞机、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资产**二手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部分公司通过设立SPV实现资产出表,**一次性兑现未来残值现金流**。


四、融资租赁行业风险有哪些?风控体系如何升级

自问:行业最大的雷区在哪里?
自答:**客户集中度+资产残值波动**。

客户集中度风险

过去不少公司把鸡蛋放在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客户篮子里,**一旦行业周期下行,不良率瞬间爆表**。破解之道是: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怎么样_融资租赁公司还能做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单一大客户占比不超过净资产的10%;
  • 建立“红黄蓝”行业预警池,**动态调整授信限额**。

资产残值波动风险

技术迭代导致设备贬值加速,**必须建立残值数据库+动态评估模型**。头部公司已接入工信部设备云平台,**实时抓取设备运行数据**,提前6个月预警残值下跌。


五、未来五年,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抓住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绿色租赁成为增量主战场
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绿色租赁余额已突破8000亿元,**年复合增速35%**。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设备租赁渗透率不到15%,**潜在空间巨大**。

趋势二:数字化风控从“可选项”变成“生死线”
接入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登记、AI估值模型后,**尽调周期从两周缩短到两天**,不良率下降50%以上。

趋势三:跨境租赁与离岸SPV加速
海南自贸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推出**“跨境租赁税收白名单”**,飞机、船舶资产通过离岸SPV可实现**所得税递延+增值税退税双重优惠**。


六、给从业者的行动清单:立即可以落地的三件事

  1. 盘点存量资产:用DCF模型重新评估残值,**把高波动资产尽快出表或投保残值险**。
  2. 建立联合实验室:与设备制造商、数据服务商共建“设备运行数据池”,**用数据换风控**。
  3. 申请绿色认证:通过第三方绿色评估(如CBI气候债券认证),**把融资成本再降30~50BP**。

融资租赁行业正在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竞赛”。**只要找准细分赛道、升级盈利模式、把风控写进DNA**,无论是银行系、产业系还是独立第三方,依旧能在万亿级市场中切到属于自己的蛋糕。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