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未来五年市场趋势_二极管在新能源中的应用前景

新网编辑 11 0

一、为什么二极管市场突然“翻红”?

过去十年,二极管被视作“最基础”的分立器件,价格透明、利润微薄。然而从2023年开始,全球TOP10厂商先后宣布扩产SiC、GaN二极管,订单排期普遍超过52周。核心驱动力只有两个字——能源:光伏逆变器、车载OBC、储能PCS、800V快充桩,全都离不开超快恢复二极管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一句话,谁能解决“高压、高频、高温”场景,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里躺赢。

二极管未来五年市场趋势_二极管在新能源中的应用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未来五年,哪些应用会把二极管需求推向新高?

1. 光伏:从集中式到组串式,二极管用量翻倍

  • 集中式逆变器:每MW约需2400颗高压硅基二极管,主要做反并联保护。
  • 组串式逆变器:MPPT路数增加,每MW需要5000~6000颗碳化硅二极管,提升效率0.8~1.2个百分点。

2. 电动汽车:800V平台引爆SiC SBD需求

800V电池系统要求OBC的PFC级工作频率从65kHz提升到130kHz以上,传统硅基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过高,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成为唯一解。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2500万辆,仅车载市场就将消耗45亿颗SiC二极管。

3. 储能:双向DCDC里的“同步整流”革命

家用储能系统为了把双向效率做到96%以上,开始用低VF肖特基二极管并联MOSFET做同步整流,单台10kWh机型额外增加80~100颗二极管。


三、技术路线之争:Si、SiC、GaN谁能笑到最后?

很多工程师会问:既然SiC这么好,是不是硅基二极管就彻底没戏了?答案是否定的。

场景分层才是真相:

  1. 600V以下消费电子:硅基SOD-123F封装仍是成本王者,0.3元/颗的价格无人能敌。
  2. 650V~1200V工业级:碳化硅SBD凭借零反向恢复电荷,把开关损耗降低70%,成为光伏逆变器PFC首选。
  3. 1200V以上车规级:GaN二极管尚处验证阶段,但900V耐压的垂直GaN器件已在实验室跑完1000小时HTGB,未来可能冲击1700V市场。

四、供应链暗流:谁在卡脖子?

2024年Q1,某欧洲头部车企因碳化硅衬底短缺被迫减产1.2万辆。衬底占SiC二极管成本55%,全球产能掌握在Wolfspeed、II-VI、ROHM三家手里。国内厂商三安、天岳加速8英寸衬底量产,预计2026年把价格从现在的450美元/片打到200美元/片。衬底一旦降价,SiC二极管将复制当年硅基肖特基“三年腰斩”的价格曲线。

二极管未来五年市场趋势_二极管在新能源中的应用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国产替代的真实进度条

把进口与国产器件放在同一台500kW逆变器里跑满载老化:

  • 第1000小时:进口器件壳温92℃,国产器件94℃,差距2℃。
  • 第3000小时:进口器件壳温95℃,国产器件97℃,差距仍2℃。
  • 第5000小时:进口器件出现3颗失效,国产器件1颗失效。

结论:国产二极管在可靠性上已追平海外,下一步比拼的是一致性产能


六、工程师如何选型不踩坑?

自问:我的系统最在意什么?

自答:

  1. 如果追求效率:选碳化硅肖特基,反向恢复时间0ns,PFC效率直接+1%。
  2. 如果追求成本:选硅基快恢复,单价0.15元,反向恢复时间35ns也能接受。
  3. 如果追求高温:选封装带铜夹的PowerDI,175℃结温比传统SMA高20℃。

七、二级市场怎么看?

把A股二极管公司按碳化硅收入占比排序:

二极管未来五年市场趋势_二极管在新能源中的应用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第一名:某IDM龙头,2023年SiC二极管收入4.7亿元,占比18%,毛利率42%
  • 第二名:某设计+封测公司,SiC收入2.1亿元,占比12%,毛利率38%
  • 第三名:传统硅基大厂,SiC收入0.8亿元,占比3%,毛利率25%

机构给出的估值逻辑很简单:谁能把SiC收入占比在2025年做到30%以上,谁就能享受50倍PE,否则只能回到15倍的传统周期估值。


八、写在最后的冷思考

二极管这门生意,正在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产能”。当800V平台、光储充一体化、AI服务器电源三大场景同时爆发,留给后进者的时间窗口只剩三年。如果你还在纠结用硅还是碳化硅,不妨先问自己:三年后,我的客户还会为0.1%的效率提升买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现在就该把碳化硅二极管写进BOM,而不是PPT。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