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额贷款行业为何突然升温?
2017年,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修订稿,首次明确**“互联网+小贷”可以跨区域经营**。政策松绑直接点燃资本热情:当年全国小贷公司数量突破**8700家**,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创下近五年新高。

哪些力量在推高市场需求?
1. 消费升级的“长尾人群”
90后、三四线蓝领、个体工商户成为主力客群。他们信用卡持有率低,却面临**装修、教育、3C换新**等刚性支出,年化利率18%-24%的小额贷款恰好填补银行留下的空白。
2. 现金贷平台的“鲶鱼效应”
以趣店、拍拍贷为代表的线上平台,通过**大数据风控+场景嵌入**将获客成本从200元/人压缩到50元以下,倒逼传统小贷公司加速线上化。
政策红利与监管红线如何博弈?
宽松面:
- 允许小贷公司发行ABS融资,2017年发行规模达**2512亿元**
- 重庆、广州等地试点“网络小贷”牌照,杠杆倍数放宽至2-3倍
收紧面:
- 12月《141号文》叫停“校园贷”“首付贷”,要求年化综合费率**不得超过36%**
- 银监会对“现金贷”展开清理,半年内注销**29张**违规牌照
技术如何改写风控逻辑?
传统小贷依赖抵押物,而2017年出现三大技术变量:

- 多头借贷识别:通过聚信立、同盾等第三方数据,拦截**47%**的重复借贷申请
- 社交关系链:腾讯微粒贷发现,微信好友中**出现3个以上逾期用户**的借款人,坏账率提升2.8倍
- 设备指纹:同一手机在30天内安装超过5个借贷APP,被视为高风险行为
区域竞争格局出现哪些新动向?
| 区域 | 代表模式 | 核心优势 |
|---|---|---|
| 重庆 | 蚂蚁小微小贷 | 依托淘宝商户流水,不良率仅**1.2%** |
| 广州 | 唯品会小贷 | 针对女性用户分期购物,复借率达**68%** |
| 江苏 | 银行系小贷 | 国开行提供转贷资金,资金成本**低于8%** |
未来三年可能发生的三大演变
问:小贷公司会被银行取代吗?
答:不会。银行聚焦**30万以上**经营贷,小贷深耕**5000-5万**区间,两者客群重叠度不足15%。
问:牌照价值是否会持续升值?
答:网络小贷牌照交易价从2016年的**2000万**飙升至2017年的**3.8亿**,但监管窗口收紧后,预计2018年将回落**30%-40%**。
问:下一个爆发场景在哪?
答:农村金融。京东金融在2017年试点“农资贷”,通过无人机测绘土地确权,使种植大户获贷时间从15天缩短到**2小时**。
投资者如何识别潜在风险?
1. **资金端**:警惕依赖P2P输血的小贷公司,2017年已有**12家**因理财端暴雷导致兑付危机
2. **资产端**:关注“砍头息”占比,若平台服务费超过放款本金的**8%**,可能涉及违规
3. **数据合规**:2017年《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因爬虫抓取通讯录被处罚的小贷技术服务商达**17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