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全球贸易真的回暖了吗?
**Q:疫情后“报复性”补库存还能撑多久?** A:2024—2026年,IMF预计全球商品贸易量年均增速3.8%,高于疫情前十年均值3.2%。**驱动因素**有三: - 欧美再工业化带来设备、原材料进口潮; - 东南亚制造产能外溢,中间品海运需求翻倍; - 跨境电商B2B货值年复合增长15%,小批量高频次运输成常态。 **Q:红海危机、巴拿马干旱这些黑天鹅会不会逆转需求?** A:短期绕行推高吨海里需求,2024年1—5月亚欧线运价同比上涨240%。但**中长期看**,一旦航线恢复,运价将回落到成本线附近,需求曲线不会因此永久抬升。 --- ###供给端:船队更新潮会不会导致运力过剩?
**Q:2024—2028年到底有多少新船下水?** A:Clarksons数据显示,手持订单占现有运力28%,创2010年以来新高。但**拆解量同步放大**: - 碳强度指标(CII)D级以下船舶将在2026年起强制限速或退出; - 欧盟ETS 2027年覆盖全部5000吨以上船舶,老旧船运营成本增加30%。 **结论**:净运力增速预计控制在3%以内,与需求增速基本匹配,**运力过剩风险可控**。 --- ###绿色转型:碳中和是成本还是机遇?
**Q:双燃料船造价贵30%,回本周期多长?** A:以16000TEU集装箱船为例,LNG双燃料版本日租金溢价1.2万美元,**在高碳税情境下3.5年即可收回增量投资**。 - 2026年起欧盟FuelEU Maritime实施,传统燃油船每吨燃料额外成本200—400欧元; - 绿色甲醇、氨燃料船舶可获得港口优先靠泊权,**时间成本转化为真金白银**。 **Q:绿色融资门槛高吗?** A:Poseidon Principles签署银行已占全球船舶融资50%以上,**绿色船舶贷款利率比传统船低50—80个基点**。 --- ###细分赛道:干散、油轮、集装箱谁更香?
- **干散货**:受中国基建与印度城市化拉动,2025—2027年BDI均值有望维持1500点以上; - **油轮**:地缘冲突导致吨海里需求激增,VLCC日租金2024年峰值突破10万美元,但**2026年后新增订单集中释放,运价波动加剧**; - **集装箱**:2024—2026年运力供需差仅1%,**运价弹性最大**,适合波段操作。 --- ###投资路径:买船、买股还是买基金?
**Q:个人投资者如何低门槛参与?** A: 1. **航运ETF**:如Breakwave Dry Bulk Shipping ETF(BDRY),挂钩BDI指数,T+0交易; 2. **二手船份额化**:新加坡ShipFinex平台将船舶拆分为1000美元起投的token,年化租金收益8%—12%; 3. **港股航运股**:关注中远海控(01919.HK)的回购节奏,**其PB低于0.8倍时具备安全边际**。 **Q:自建SPV买船需要多少启动资金?** A:二手5万吨级散货船现价2200万美元,**通过德国KG基金模式可撬动70%杠杆**,自有资金门槛降至600万美元。 --- ###风险提示:2025年可能出现的三大灰犀牛
- **碳捕集技术突破**:若船载CCUS商业化成功,现有双燃料船竞争优势将被削弱; - **全球经济硬着陆**:世界银行模型显示,若美国2025年衰退,集装箱运价将下跌50%; - **中国造船产能扩张**:2024年Q1中国新接订单占全球70%,一旦价格战重启,船价或回调15%。 --- **写在最后** 航运业从来不是躺赢赛道,**周期、政策、技术三重共振**才是超额收益来源。未来五年,押注绿色船队、锁定长协运价、利用碳金融工具对冲,才是穿越周期的正确姿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