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市场到底有多大?
艾媒咨询《2024中国汉服产业报告》给出的最新数字是: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144.7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200亿元。 ——这意味着三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远高于传统服装行业3%—5%的增速。

谁在买汉服?
把人群拆开看,你会发现“圈层”正在迅速破圈:
- 18—25岁女性仍是主力,占整体消费的58%;
- 亲子市场异军突起,2023年儿童汉服销量同比增长210%;
- 海外华人+外国爱好者贡献了近9%的销售额,TikTok话题播放量突破30亿次。
汉服创业赚钱吗?
成本结构拆解
以一件售价399元的春秋款交领襦裙为例:
- 面料(织锦+雪纺):95元
- 刺绣加工:70元
- 版型打样均摊:25元
- 包装物流:18元
- 平台佣金+推广:60元
- 净利润:131元,毛利率约33%
对比快时尚10%—15%的毛利,汉服单品盈利空间明显更高。
汉服创业的四种主流模式
1. 原创设计品牌
门槛最高,但溢价也最高。头部商家“十三余”2023年天猫双11单日销售额破8000万元。 关键成功要素: - 签约知名插画师或历史顾问,保证纹样考据; - 采用预售+限量模式,降低库存风险。
2. 汉服租赁+妆造体验
在西安、洛阳、苏州等旅游城市,单店日租金收入可达3000—5000元。 回本周期: - 30套中档汉服+2名妆造师,初期投入约6万元; - 按日均15单、客单价198元计算,最快3个月回本。

3. 汉服配饰供应链
发簪、团扇、禁步等配件客单价低、复购率高。义乌商家透露,一支成本3元的合金发簪在抖音直播可卖到19.9元,单场直播利润破万元并不罕见。
4. 汉服出海独立站
Shopify数据显示,汉服品类客单价高达120美元,远高于国内。 运营技巧: - 用“Ming Dynasty Robe”等关键词投放Google Ads; - 在Reddit的r/HistoricalCostuming社区做AMA,提高品牌可信度。
2024年汉服市场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日常化 改良宋裤、飞机袖短衫等“通勤汉服”搜索量同比上涨180%,轻汉服将成为增量主战场。
趋势二:科技+文化 AR试衣、AI纹样生成开始落地。淘宝“汉服AI搭配”功能上线一个月,用户停留时长提升40%。
趋势三:线下沉浸场景 从西塘汉服文化周,到各地博物馆的“夜游上元”活动,沉浸式体验把“穿一次”升级为“玩一天”,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坑一:盲目囤货 汉服尺码复杂,同袍对版型极度挑剔。建议先做小批量预售,收集用户反馈后再加单。
坑二:忽视版权 故宫、敦煌等IP纹样需官方授权,违规使用会被投诉下架。可与博物馆文创部门合作,联名款自带流量。
坑三:价格战 低价劣质绣花线易断、色差大,差评会迅速放大。与其降价,不如赠送“开箱小卡+香囊”提升体验。
汉服创业还能火多久?
答案藏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信号里:
- 文旅部《2025年传统文化产业行动计划》明确把汉服列入重点扶持品类;
- 2023年汉服赛道共发生12起融资,总额超4亿元,投资方包括B站、泡泡玛特等年轻消费巨头。
换句话说,至少未来五年仍是增量市场,但竞争会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
给准备入局的你的三点建议
1. 先成为重度用户:加入本地同袍社团,真实体验痛点; 2. 从细分场景切入:比如专攻“儿童汉服生日派对”或“海外毕业典礼汉服”; 3. 把内容当产品做:一条30秒的“明制立领袄裙穿搭”短视频,可能比直通车带来更精准的转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