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依旧向好,但门槛抬高,需要差异化与精细化运营才能突围。

一、市场容量:还在涨,只是速度变了
过去十年,中国饮品市场年复合增速保持在7%左右,2023年整体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进入2024年,增速放缓至5%上下,但**“绝对增量”仍然可观**,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型省份的消费体量。
二、谁在买单?三张新面孔
- 下沉市场的小镇青年:客单价虽低,复购频次却高,对“品牌+性价比”极度敏感。
- 一二线城市的银发族:健康标签、低糖低卡成为购买决策关键,愿意为功能性溢价。
- “成分党”Z世代:小红书、抖音种草后,直奔配料表,透明溯源是底线。
三、品类冷热:哪些赛道还有缝隙
1. 现制茶饮:从“水果茶”卷到“鲜奶茶”
头部品牌门店数已过万,**但区域乳基茶仍有机会**。例如云贵高原水牛奶+小众茶底的组合,单店模型跑通后毛利可达65%。
2. 功能性饮料:不只是“提神”
电解质、胶原蛋白、益生菌三大概念轮番上阵。**“轻功能+日常化”**成为新切口,200ml小规格切入早餐场景,复购率提升40%。
3. 低度酒饮:微醺也要零糖
传统果酒糖分高,新锐品牌用赤藓糖醇替代,**“0糖低度气泡酒”**在便利店渠道动销速度是普通果酒的2.3倍。
四、供应链暗战:成本、速度与差异化
自建果园、茶园、牧场已不新鲜,**“柔性小产地”**才是下一阶段竞争点。以广西横县茉莉花为例,与农户签订“按日采摘”协议,48小时内冷链直达工厂,香气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做出的茉莉轻乳茶溢价30%仍供不应求。

五、渠道重构:线下不死,只是换了入口
- 社区店:3公里半径+外卖双主场,租金仅为商场的1/5,坪效却高出1.8倍。
- 加油站:长途司机与自驾人群对能量饮料需求刚性,**陈列费低、周转快**。
- 校园无人货柜:刷脸支付+会员积分,单台设备日销80瓶即可盈亏平衡。
六、2024年入局指南:把钱花在刀刃上
1. 先做“小爆款”而非“大品类”
用3个月时间在区域市场验证一款SKU,**单店日销50杯**即达到复制门槛,再考虑扩张。
2. 数字化不是选择题
从第一天就接入小程序点单+会员体系,**复购率每提升10%,净利润可拉高6个百分点**。
3. 现金流模型:6个月回本是红线
设备折旧、原料周转、人员工资全部算进“日现金流”,**任何一天现金为负都要立即踩刹车**。
七、风险预警:三大坑别踩
- 盲目联名:IP热度≠销量,联名款动销率低于15%就会拖累主品牌。
- 过度装修:工业风、露营风更新周期仅18个月,**装修成本应控制在总投资的20%以内**。
- 原料押宝:小众水果一旦减产,价格可暴涨300%,**必须锁定两家以上备选供应商**。
八、未来三年:三个可预见的拐点
2025年,**无糖茶将首次超越含糖茶**;2026年,功能性饮料会出现“日均一瓶”的国民级单品;2027年,**“现制饮品零售化”**——门店即工厂,消费者扫码带走浓缩液,回家兑水即可还原口感。
饮品行业没有天花板,只有不断被抬高的地板。看清人群、选好品类、控好现金流,2024年依旧可以喝到属于自己的那杯“增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