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4年后海运仍被看作“黄金赛道”?
2024年后,海运依旧是全球贸易的主动脉,原因在于三条硬核逻辑: 1. **90%的跨境货物仍依赖海运**; 2. 新能源船舶与港口自动化把单箱成本再降8%–12%; 3. RCEP、非洲大陆自贸区带来**新增2.3亿吨年货运需求**。 这三点叠加,使海运成为资本与政策双重押注的“慢牛”行业。 ---需求侧:哪些商品正在推高舱位紧张度?
1. 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出口激增
- 中国2023年出口新能源车120万辆,**70%走滚装船**; - 锂电池被归为Class 9危险品,**专用舱位溢价高达40%**。2. 跨境电商小包裹“碎片化”
- 亚马逊、Temu日均海运小包量突破9000吨; - 传统整箱货占比从82%降至76%,**拼箱(LCL)需求年增18%**。3. 欧洲能源转型拉动的“风光设备”
- 单套海上风电叶片长达108米,**需特殊框架箱(Flat Rack)**; - 2025年前欧洲新增装机预计带来**年均3000航次**的特种运输需求。 ---供给侧:运力扩张与绿色技术赛跑
船队更新速度能否跟上需求?
- 2024–2027年全球将交付**510艘1.2万TEU以上新船**,运力年复合增速4.1%; - **LNG双燃料主机**渗透率已达35%,甲醇燃料订单占比快速升至12%。港口瓶颈如何破解?
- 鹿特丹、釜山、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平均单机效率提升30%; - 区块链无纸化放货把**滞港时间从3.2天压缩到0.9天**。 ---运价周期:未来三年还会“一箱难求”吗?
自问:运价是否重演2021年极端行情? 自答:概率低于15%,但**结构性高运价将常态化**。 - 主干航线(亚欧、跨太平洋)**运力过剩风险最大**,2025年可能跌回成本线; - 区域航线(中东–非洲、南美西岸)因**港口基建滞后**,运价可维持溢价30%–50%。 ---地缘政治:红海绕行与北极航道谁更靠谱?
- 红海危机导致**欧线航程增加10天**,2024年Q1现货运价暴涨至$4800/FEU; - 北极航道若全年开放,**上海–鹿特丹可缩短22%航程**,但需破冰船护航,**单箱附加费约$600**。 结论:短期绕行红海是“止痛药”,**北极航道商业化仍需十年窗口**。 ---数字化:区块链提单能否干掉传统货代?
- **TradeLens停摆**证明单一平台模式难以为继; - 但DCSA(数字化集装箱航运协会)推行的**电子提单标准**已获马士基、赫伯罗特等九家船公司背书,**2025年覆盖率目标50%**。 对中小货代而言,**“数据接口能力”**将决定生死,而非传统关系网。 ---投资机会: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提前卡位?
1. **新能源船舶燃料供应链**——绿甲醇加注港口全球仅28个,缺口巨大; 2. **跨境电商海运快线**——美西快线(12天到港)溢价可达$1500/FEU; 3. **船舶碳排放交易(ETS)衍生品**——欧盟2024起征碳税,**碳配额期货年交易量或破100亿欧元**。 ---风险预警:三大灰犀牛潜伏
- **港口罢工**:美西ILWU合同2025年到期,劳资谈判或再掀风浪; - **造船产能过剩**:中韩船厂手持订单占全球76%,**2026年可能价格战**; - **碳中和法规趋严**:IMO 2030减排目标若上调,**老旧船舶拆解量将翻倍**。 ---企业应对:中小货代的“轻资产”突围模型
- 与区域支线船公司签**舱位互换协议**,锁定低价运力; - 自建**SaaS订舱小程序**,用API直连船公司舱位池,**减少层层代理费8%–10%**; - 在越南、墨西哥设**海外仓**,把海运+陆运总成本打平至传统FOB模式的97%,却换来**交货周期缩短7天**的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