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炭行业现状:需求为何持续升温?
活性炭被誉为“万能吸附剂”,在环保、医药、食品、储能等场景全面开花。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5亿美元,中国产能占全球60%以上,却仍以8%—10%的年增速扩张。为什么需求停不下来?

- 政策高压:VOCs排放限值再收紧,石化、喷涂企业被迫换装高效炭吸附装置。
- 消费升级:净水器、空气净化器从选配变成精装房标配,家用炭年耗量三年翻番。
- 新兴应用:超级电容、黄金回收、氢气纯化带来高附加值订单。
二、活性炭未来五年增量市场在哪里?
1. 环保治理仍是最大“发动机”
“双碳”目标下,钢铁、焦化行业脱硫脱硝改造进入冲刺期,单套工程炭用量动辄数百吨。预计2025年前,工业烟气治理将贡献新增需求30万吨/年。
2. 储能与新能源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超级电容活性炭要求比表面积>2000 m²/g、灰分<0.1%,吨价高达8万—12万元。随着800V高压平台车型放量,2027年全球需求量或突破5万吨,市场规模50亿元。
3. 医疗与个人护理“小而美”赛道
药用炭片、血液灌流器、牙膏添加炭粉单价是普通净水炭的10—50倍,毛利率超过60%。老龄化叠加颜值经济,年复合增速15%+。
三、技术迭代:谁能抢占下一轮红利?
传统煤质炭竞争激烈,“高值化、功能化、绿色化”成为突围关键词。
- 生物质基硬炭:椰壳、竹屑废料制备电容炭,成本比椰壳炭低20%,碳足迹减少40%。
- 模板法微孔调控:精准设计2—5 nm介孔,提升对PFAS等新型污染物的吸附容量3倍。
- 微波再生:能耗仅为传统回转炉的1/3,再生损耗率降至<5%。
四、投资视角:产业链哪些环节最赚钱?
环节 | 代表企业 | 毛利率 | 壁垒 |
---|---|---|---|
高端椰壳炭 | 元力股份 | 35%—40% | 原料垄断+工艺know-how |
电容炭 | 美锦能源 | 55%—60% | 设备进口依赖+客户认证 |
再生服务 | 上海凯鑫 | 45%—50% | 区域排他协议+环保牌照 |
五、风险与挑战:蓝海背后的暗礁
原料波动:椰壳炭成本中70%来自椰壳,东南亚天气异常易导致价格±30%跳动。
低端过剩:普通煤质炭产能利用率仅55%,价格战压缩利润至不足5%。
海外反倾销:欧盟对中国活性炭反倾销税最高36.1%,出口企业被迫东南亚建厂。

六、企业如何卡位?实战策略拆解
1. 绑定大客户,做“交钥匙”方案
某头部炭企为石化园区提供“炭吸附+再生+运维”十年长约,锁定80%产能,吨净利提升2倍。
2. 纵向延伸,布局废炭再生
自建再生中心不仅节省40%原料成本,还可申请CCER碳汇收益,单吨额外增收300—500元。
3. 出海建厂,规避贸易壁垒
在印尼、菲律宾设椰壳初加工基地,成品运回国内精加工,综合税负下降8—10个百分点。
七、未来展望:活性炭会被新材料替代吗?
MOF、石墨烯吸附剂虽性能惊艳,但成本百倍于活性炭,且难以大规模量产。至少十年内,活性炭仍是性价比之王。真正的竞争在于“把普通炭做出不普通”:通过表面官能团改性、复合催化剂,让老材料在新污染物、新能源、新医药场景持续发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