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基本面:政策、人口与需求共振
2024年,中国寿险业迎来“政策红利+人口结构+需求升级”的三重共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文件明确,到2030年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力争突破2万亿元,而中国人寿作为头部央企,市占率已连续五年稳居第一。老龄化加速让“带病体”“长寿风险”成为高频词,寿险产品从“可选”变为“刚需”。

中国人寿的核心护城河
1. 渠道优势:银保、个险、互联网三线并进
- 银保渠道:与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深度绑定,网点覆盖率超90%,2023年银保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8%。
- 个险队伍:代理人规模虽降至66万人,但人均产能提升42%,高学历占比突破35%。
- 互联网直销:“国寿大健康”平台年活跃用户破1亿,线上短险销量两年翻番。
2. 产品迭代:从“卖保险”到“卖解决方案”
问:重疾险同质化严重,中国人寿如何突围?
答:推出“尊享福+百万医疗+康养社区”组合包,打通“赔付—康复—养老”闭环。2023年该方案件均保费达2.7万元,同比提升65%。
财务透视:盈利、偿付与估值
指标 | 2022A | 2023A | 2024E |
---|---|---|---|
净利润(亿元) | 320 | 385 | 450+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 235% | 248% | ≥240% |
P/EV(倍) | 0.62 | 0.58 | 0.55(行业最低之一) |
低估值+高股息(近五年平均分红率35%)吸引长线资金,社保基金已连续八个季度增持。
潜在风险与对冲策略
利率下行怎么办?
中国人寿通过“拉长资产久期+增配长久期国债”,将资产负债久期缺口从年缩小至年;同时发力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产品,降低利差损风险。
代理人流失会否失控?
公司启动“众鑫计划”,对绩优代理人给予股权激励,2023年13个月留存率回升至45%,高于行业均值12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为何选国寿而非平安、太保?
- 央企信用背书:极端风险下,财政托底预期明确。
- 县域市场渗透率:在县域及农村地区,国寿品牌认知度达78%,远超同业。
- 康养生态布局:已落地12个“国寿嘉园”养老社区,入住率92%,形成保单销售新场景。
2024-2030展望:三条增长曲线
第一曲线:保障型产品下沉
三四线城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健康险渗透率不足8%,空间巨大。

第二曲线:银发经济
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国寿“年金险+养老社区”组合预计贡献新单保费千亿级。
第三曲线:健康管理服务
依托“国寿大健康基金”投资200+医疗科技企业,打造“保险+健康干预”盈利模式,预计2026年服务收入占比超15%。
投资者问答:现在上车晚不晚?
问:股价已横盘三年,是否缺乏催化剂?
答:两大催化剂临近:
1. 新会计准则切换:2025年起保险负债评估利率上行,净资产或一次性增厚10%-15%。
2. 个人养老金税优扩容:国寿已首批对接36个试点城市,一旦全国推广,预计带来年保费增量500亿元。
消费者指南:如何挑选国寿产品?
- 30岁以下:优先配置“国寿福”重疾险+百万医疗,年缴3000元撬动50万保额。
- 40-50岁:选择“盛世传家”增额终身寿,锁定3.0%复利,兼顾传承与养老。
- 60岁以上:关注“颐养人生”年金险,保证领取20年,对接养老社区优先入住权。
站在2024年的时点,无论是寻求稳健增值的投资者,还是规划家庭保障的消费者,中国人寿凭借政策东风、渠道纵深、产品革新的三重优势,仍是中国寿险赛道最值得押注的标的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