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下的核电复兴
过去十年,风能与光伏抢尽风头,但**核电正在悄悄夺回话语权**。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在建机组数量回升至近二十年高点,其中**超过60%位于亚洲**。为何各国重新拥抱核电?答案很简单:既要减碳又要保供,核电是唯一能够**24小时稳定输出的大规模低碳电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核电市场三问三答
1. 中国核电装机到底能翻几倍?
官方规划提出“2035年装机达200GW”,而2023年底仅55GW。这意味着**未来十二年每年需新增12GW**,相当于每年投产10台“华龙一号”。考虑到建设周期,**2024-2026年新开工项目必须翻倍**,才能兑现目标。
2. 内陆核电何时重启?
自2011年福岛事故后,内陆核电审批冻结。但**长江流域电力缺口持续扩大**,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已预留厂址并完成可研。业内普遍判断:**“十四五”末或“十五五”初,首批内陆项目将拿到路条**,释放约30GW空间。
3. 小型堆能否打开新赛道?
相比大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造价低、工期短**,更适合工业园区供热供汽。国家电投“玲珑一号”示范工程2026年投运后,若度电成本控制在0.45元以内,**将撬动千亿级分布式能源市场**。
产业链价值分布:哪里最赚钱?
- 核燃料循环:天然铀对外依存度超80%,中广核铀业海外矿山布局锁定长期成本优势。
- 主设备制造: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两家占据90%订单,毛利率稳定在25%以上。
- 乏燃料处理:2024年甘肃后处理厂二期招标,**单项目投资额达1500亿元**,堪比两座三代核电站。
投资核电的四大风险点
- 电价机制:部分省份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上网电价下探至0.37元/度**,压缩盈利空间。
- 技术路线:四代堆商业化进度慢于预期,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延期两年,**可能影响后续订单**。
- 邻避效应:广东某项目因居民抗议重新选址,**导致前期投入20亿元打水漂**。
- 国际竞争韩国拿下沙特百亿订单,中国核电出口面临价格战压力。
未来五年关键时间表
时间节点 | 事件 | 市场影响 |
---|---|---|
2024Q3 | 国常会核准江苏徐圩二期 | 释放积极信号,设备股估值修复 |
2025H1 | 玲珑一号首次并网 | SMR商业化验证,打开增量市场 |
2026 | 首批内陆核电重启 | 相关省份配套企业订单爆发 |
2027 | 乏燃料处理收费制度落地 | 后端赛道盈利模式清晰化 |
给投资者的实操建议
若追求稳健,**关注现金流充沛的核电运营龙头**;若偏好弹性,**提前布局SMR供应链中的小型锻件厂商**。记住一条铁律:**核电项目从开工到商运需五年,股价炒作往往提前两年启动**,别等核准公告才追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