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半,生猪行情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朋友圈里“二师兄”又成了热门话题。本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养殖户、经销商、消费者最关心的疑问拆解成可操作的信息,帮你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问:猪肉价格还会涨吗?
短期看,三季度存在反弹窗口;长期看,周期底部已现,但高度有限。
- 供给端:能繁母猪存栏连续十个月下滑,对应六个月后商品猪出栏减少,7—9月或出现阶段性缺口。
- 需求端:学校开学、中秋国庆备货、腌腊启动,三股力量叠加,屠宰企业提价收猪意愿增强。
- 政策端:冻猪肉储备轮换节奏加快,官方表态“保供稳价”,意味着价格一旦突破28元/公斤,抛储随时落地。
因此,养殖户可抓住8—10月高价分批出栏,切勿过度压栏;消费者则可在9月下旬提前囤货,避开10月峰值。
---二问:2024年养猪赚钱吗?
赚钱与否取决于成本控制与出栏节奏,行业平均或微利,个体差距极大。
成本拆解:一头猪到底花多少钱?
项目 | 2023均价 | 2024预测 | 压缩空间 |
---|---|---|---|
仔猪 | 420元/头 | 380元/头 | 自繁自养可省60元 |
饲料 | 3.6元/公斤 | 3.3元/公斤 | 小麦替代玉米省0.2元 |
动保 | 55元/头 | 50元/头 | 批次化免疫省5元 |
人工水电 | 70元/头 | 75元/头 | 自动化设备摊销 |
综合下来,完全成本从17元/公斤降至15.5元/公斤是大概率事件,对应猪价17.5元/公斤即可保本。
盈利模型:三种出栏策略对比
- 120公斤标猪:出栏快、资金回笼早,毛利约200元/头,适合高负债场。
- 140公斤大猪:赌后市涨价,若9月猪价冲至20元/公斤,毛利可达400元/头,但风险同步放大。
- 二次育肥:低价收购100公斤猪再养30天,需精准判断价差,对圈舍周转率要求极高。
结论:中小散户优先选策略1,规模场可尝试策略2,策略3留给信息渠道极广的“猪贩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问:非洲猪瘟阴影还在吗?
毒株变异,症状更隐蔽,但防控手段已升级。
- 新流行的基因缺失株导致传统PCR检测出现假阴性,必须增加唾液拭子+血液双样本。
- 北方雨季蚊蝇滋生,实体围墙+双层防蚊网成为标配,硬件投入每头猪增加15元。
- 保险公司推出“非洲猪瘟专项险”,保额从1200元/头提升至1500元/头,保费仅上涨8%。
一句话:防非成本已计入盈亏线,不防非就是主动出局。
---四问:未来五年猪肉市场有哪些新机会?
机会1:预制菜渠道爆发
2023年预制菜规模突破5000亿元,小酥肉、梅菜扣肉两大单品年消耗猪前腿肉超80万吨。与加工厂签订锁价长单,可平滑周期波动。
机会2:地方猪种溢价
黑猪、藏猪等特色品种终端售价高出普通白猪50%以上,“公司+农户”订单养殖模式已在四川、云南跑通,每头猪额外收益300元。
机会3:碳汇交易
大型养殖集团开始核算甲烷减排量,1万头猪场年减排4000吨CO₂当量,按30元/吨计算,可带来12万元额外收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问:现在入行养猪晚不晚?
如果是门外汉,建议曲线入场;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养户,正是抄底时。
- 零经验者:先从代养做起,温氏、牧原等企业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农户只需提供圈舍和人工,每头代养费80—120元,风险最低。
- 老养户扩张:二手母猪价格已跌至2500元/头,比2021年高点便宜40%,选后备母猪而非三元肥母,繁殖性能更稳定。
- 资金规划:预留6个月现金流,宁可少养一批,也不要断料。
把周期拉长来看,猪肉消费总量已进入平台期,但结构性红利才刚刚开始。谁能把成本做得更低、把渠道扎得更深、把风险分得更散,谁就能在下一轮猪周期里活下来,并且活得更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