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控烟浪潮下,烟草还能赚钱吗?
答案是:能,但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传统卷烟销量下滑已成定局,可新型烟草制品、减害技术、合规出口三大赛道正在接力。2023年全球烟草市场规模仍达9350亿美元,其中加热不燃烧与电子烟贡献了近三成增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型烟草制品:下一个十年最大变量
加热不燃烧(HNB)为何被巨头押注?
- 减害逻辑:PMI的IQOS可降低90%以上有害物,通过FDA改良风险指令。
- 政策窗口:日本2024年将HNB税率降至卷烟的70%,刺激销量年增25%。
- 技术壁垒:薄片再造烟叶、温控芯片专利群,让后发企业需3-5年追赶。
电子烟的“合规红利”在哪里?
中国2022年《电子烟管理办法》淘汰90%小作坊,持证企业毛利率回升至45%。关键看三点:
- 口味禁令下,烟草本味烟油成为研发焦点;
- 出口备案制简化,深圳企业2023年海外订单增长180%;
- 药店渠道试点,英国已将电子烟作为处方戒烟工具。
传统卷烟的“存量博弈”策略
高端化是唯一出路吗?
并非绝对。菲莫国际在印尼推出5美元价位的“迷你装”,用降低单支价格的方式守住市场份额。核心逻辑是:
- 新兴市场人口红利:非洲18-35岁群体占比60%,价格敏感度高于健康顾虑;
- 税收结构差异:巴基斯坦对80mm以下卷烟按支计税,小规格产品税负降低40%。
产业链重构:谁在闷声发财?
环节 | 传统模式 | 未来机会 |
---|---|---|
烟叶种植 | 依赖拍卖场定价 | 定制化品种:为HNB培育高尼古丁低焦油烟叶 |
包装印刷 | 普通纸盒 | 智能溯源包装:植入NFC芯片防窜货 |
零售终端 | 夫妻老婆店 | 无人货柜:人脸识别+年龄验证,日本已铺设2万台 |
政策迷宫:如何预判监管风向?
关键指标看什么?
跟踪三个数据:财政对烟草税依赖度(中国占比6%)、PMI的MRTP认证进度、各国减害产品渗透率。当某国税收缺口超过3%且HNB渗透率突破15%时,往往出现政策松动。
---投资者的三条实战路径
- 技术套利:收购拥有陶瓷雾化芯专利的中小厂商,等待巨头并购;
- 渠道卡位:在中东注册加热设备品牌,利用当地禁止销售但允许使用的政策空档;
- 供应链下沉:为东南亚代工厂提供食品级烟油溶剂,避开终端品牌竞争。
终极问答:2030年烟草业长什么样?
大概率是“哑铃型”市场:一端是奢侈品化的传统卷烟,像古巴雪茄般成为身份符号;另一端是医疗器械化的减害产品,通过医生处方销售。中间价位带将被政策挤压消失。
对于从业者,现在该做的不是逃离,而是选边站队:要么拥抱减害技术,要么深耕超高端体验。没有第三条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