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突然火了?
肉松,简单来说,就是把肉类(猪肉、鸡肉、牛肉、鱼肉甚至植物蛋白)经过煮制、撕丝、炒松、调味后得到的纤维状干制品。它**高蛋白、低脂肪、易携带、开袋即食**,完美契合了“懒人经济”与“健康零食”的双重需求。过去它只是配粥小菜,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烘焙馅料、新式茶饮顶料、儿童辅食、健身代餐,甚至宠物零食,**应用场景被无限放大**,不火都难。

谁在买肉松?消费画像拆解
1. 年轻宝妈:安全与营养并重
她们最关心的问题:**“给宝宝吃的肉松有没有添加剂?”**答案指向了“婴标”产品。2023年天猫数据显示,婴幼儿肉松销售额同比增长67%,客单价高出普通肉松2.3倍,**无盐、无豌豆粉、无防腐剂**成为搜索热词。
2. Z世代:口感与颜值缺一不可
“肉松小贝”“肉松咸蛋黄爆浆吐司”在小红书笔记量突破120万篇。这群人愿意为**“拉丝感”“海苔脆”“辣味”**买单,甚至催生了“麻辣小龙虾肉松”“榴莲肉松”等猎奇口味。
3. 健身党:蛋白质焦虑的解药
100g鸡胸肉松蛋白质含量高达55g,而脂肪仅7g。Keep商城里,**“即食鸡胸肉松”复购率连续三个季度超过45%**,评论区高频词是“拌沙拉”“拯救水煮鸡胸”。
供应链升级: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
传统肉松依赖老师傅经验,火候差5分钟口感全毁。现在头部企业引入**“低温真空炒松机”**,温度误差控制在±1℃,产能提升8倍;**AI视觉分拣**剔除焦黑纤维,成品率从85%提升到97%。更关键的是,**“清洁标签”技术**让配料表只有肉、糖、盐、油,却能做到12个月保质期,彻底打消渠道商的库存顾虑。
渠道裂变:线下回暖与线上爆发
线下:烘焙店成为新场景引擎
2024年,85°C、泸溪河、鲍师傅等连锁品牌把**“肉松占比30%以上”**作为新品开发硬指标。一家50㎡的社区烘焙店,仅肉松麻薯羊角单品就能贡献日均1200元销售额。

线上:抖音直播的“肉松三件套”
“肉松+海苔+芝麻”组合装,在抖音直播间**单场GMV破500万**的秘诀是:主播现场拉丝30秒不碎,搭配“买2送烘焙模具”话术,精准收割家庭烘焙人群。
资本为何盯上这门“小生意”?
2023年,**“味斯美”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看中的不是肉松本身,而是**“肉松+”的延展性**:
- **纵向**:从猪肉松扩展到鳕鱼松、鹅肝松,客单价从30元跃升至158元;
- **横向**:开发肉松粉(调味料)、肉松酱(蘸料)、冷冻肉松团(预制烘焙原料)。
更隐秘的盈利点是**B端定制**:为连锁茶饮品牌研发“咸蛋黄肉松奶盖粉”,每公斤成本40元,终端售价120元,**毛利率高达200%**。
未来三年,哪些变量会颠覆行业?
技术变量:细胞培养肉肉松
美国初创公司Prime Roots已用真菌蛋白做出“无动物肉松”,口感测试评分达8.7/10。一旦成本降至每公斤80元以下,**“素食肉松”将撕开传统市场的口子**。
政策变量:预制菜国标落地
2025年即将实施的《预制菜食品安全通则》可能把肉松纳入“即食预制菜”范畴,**生产许可门槛提高30%**,小作坊被迫出局,头部市占率有望从15%提升至40%。

消费变量:县域市场觉醒
拼多多数据显示,2023年三四线城市肉松销量增速是一线城市的2.8倍。**“9块9包邮猪肉松”**在县城夫妻老婆店月销千袋,证明低价策略在下沉市场依然有效。
普通人如何抓住这波红利?
轻资产切入点:在1688找OEM工厂定制500罐“0添加儿童肉松”,成本每罐6元,通过宝妈社群以29.9元售卖,**单罐毛利接近400%**。
差异化打法:针对健身人群推出“黑胡椒牛肉松”,用透明三角包突出“真肉丝”,在小红书投放“100g牛肉松=3杯牛奶蛋白质”的对比笔记。
风险预警:避免陷入“低价竞争”,2023年已有厂商用“鸡肉+大豆拉丝蛋白”冒充纯猪肉松被职业打假人索赔50万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