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质疑信贷业务?
**质疑点集中在三点:** - 经济增速放缓,坏账抬头; - 监管趋严,利润空间被压缩; - 互联网金融平台分流客户。 **真实情况:** - **坏账率上升的是次级客群**,优质客群反而更依赖低成本资金; - 监管淘汰的是“高息+暴力催收”模式,**合规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在扩大**; - 互联网平台获客成本已高于线下,**银行系开始反攻**。 ---未来五年哪些细分赛道最赚钱?
**1. 小微经营贷:政策红利+数据风控** - 国家连续发文要求“增量降价”,银行必须把钱放给小微; - **税务、发票、POS流水三维数据**已能覆盖80%风险,不良率可控制在2%以内; - **典型案例**:某城商行与SaaS服务商合作,用进销存数据授信,单笔30万以内秒批,利率比传统抵押贷低3个点。 **2. 绿色信贷:碳中和带来的万亿缺口** - 光伏贷、新能源车贷、节能改造贷,**利率补贴+财政贴息**双重让利; - **央行将绿色贷款纳入MPA考核**,银行有动力放量; - 难点在于**资产评估标准不统一**,早期参与者正联合第三方制定认证体系。 **3. 跨境供应链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催生的新需求** - 东南亚电商崛起,中国卖家需要备货资金; - **用海外仓库存做浮动抵押**,结合关单数据放款,坏账率低于1%; - 目前只有国有大行和头部保理公司在做,**区域银行可切入二级节点**。 ---传统信贷经理会被AI取代吗?
**不会,但角色必须转型。** - **AI解决的是标准化问题**:征信报告解读、反欺诈、额度模型; - **人类的价值在非标场景**:比如一个餐饮老板要贷款装修,AI只能看到他过去6个月流水下降30%,但人工可以实地发现他在隔壁街开了新店,**流水下降是装修期正常波动**; - **未来信贷经理的核心能力**: - 读懂行业周期(比如教培、医美什么时候回暖); - 设计结构化方案(抵押+信用+供应链组合); - 成为客户的“财务顾问”而非“资金中介”。 ---如何低成本获取优质客户?
**1. 场景嵌入:把贷款做成“支付+金融”套餐** - 案例:某支付公司与连锁药店合作,**对进货商提供“30天免息+后续随借随还”额度**,支付公司掌握真实交易数据,坏账率仅0.8%; - 关键:**必须控制资金用途**,通过分账系统直接打给上游药企。 **2. 产业带深耕: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背书** - 比如绍兴轻纺城,**由市场管理方筛选前20%商户推荐给银行**,银行给予基准利率贷款; - 市场方收取1%服务费,**商户融资成本反而比民间短借低10个点**。 **3. 存量客户挖潜:用“税票贷”唤醒沉睡用户** - 对公账户流水稳定的老客户,**只需授权税务数据即可追加信用额度**; - 某股份行测试数据显示,**老客户二次提款转化率可达45%**,远高于新客8%的水平。 ---风控技术迭代到了哪一步?
**1. 动态额度管理:从“批前”到“批后”实时调额** - 传统模式:批30万用一年; - 新模式:**根据POS流水周波动自动升降额度**,比如旺季提到50万,淡季降到10万; - 技术难点:**需要打通银联清算数据**,目前只有网联和少数银行能做到。 **2. 卫星遥感用于抵押物监控** -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用卫星图对比作物种植面积是否减少**; - 某农信社试点后,**抵押物灭失风险下降70%**; - 成本:单客户年费不到50元,远低于人工巡检。 **3. 声纹识别防“包装贷款”** - 黑产常用同一批人反复申请,**声纹比对可识别同一借款人用不同身份**; - 某消费金融公司接入后,**团伙欺诈案件下降90%**。 ---监管红线必须避开的三个雷区
- **砍头息**:任何以服务费、咨询费名义预扣利息的,按非法经营处理; - **异地放贷**:城商行、农商行跨注册地放款,单笔超50万即违规; - **数据滥用**:未经用户明示授权调用通讯录、相册的,最高罚款营业额5%。 ---给从业者的三条行动建议
1. **立刻盘点存量客户行业分布**,把资源集中到政策鼓励的赛道(比如专精特新、绿色产业); 2. **用三个月时间跑通一个数据源**(税务、海关、物流任选其一),形成差异化风控能力; 3. **建立“客户成功”团队**,贷款发放后每季度回访一次,提前发现风险也提前发现二次商机。 信贷业务不是夕阳行业,**只是低垂果实已被摘完**。谁能用新技术啃下硬骨头,谁就能吃到下一波红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