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客运量还能继续增长吗?
答案是肯定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预测显示,到2040年全球年客运量将突破80亿人次,比疫情前增长近一倍。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新兴市场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可支配收入提升,首次乘机人群激增。
- 低成本航空网络下沉:亚航、瑞安等廉航把航线铺到二三线机场,票价下探30%以上。
- 签证便利化与数字化通关:电子签、自助通道让跨国旅行时间缩短40%。
航空货运会不会被高铁和海运彻底替代?
不会。虽然高铁抢走了800公里内的快件,海运吃掉了低时效大宗货,但航空货运在高价值、高时效领域不可替代:
- 芯片与生物医药运输需求暴涨:一枚7nm晶圆价值超一辆特斯拉,必须用恒温空运。
- 跨境电商“72小时全球达”:SHEIN、Temu日均包机超50架次,撑起洲际货运增量。
- 全货机与客改货并行:波音777F、空客A350F订单排到2028年,二手客机改装货机成本比新购低60%。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真风口还是概念炒作?
它已是欧美航司的“硬约束”。欧盟ReFuelEU法案要求2030年起所有离港航班必须掺混6%的SAF,否则按每吨超额排放罚款100欧元。现状与瓶颈:
- 产能缺口巨大:全球SAF年产能仅80万吨,不到航空煤油消耗量的1%。
- 成本是化石燃料的3-5倍:地沟油制SAF每吨超2000美元,航司呼吁政府补贴。
- 技术路线多元化:HEFA(油脂加氢)、ATJ(酒精制喷气燃料)、PtL(绿电制合成燃料)三足鼎立,2030年前HEFA仍是主流。
中国商飞C919能否打破波音空客垄断?
短期看“区域突破”,长期看“体系重塑”:
- 订单结构:截至2024年6月,C919累计获1200架意向订单,其中80%来自国内航司与租赁公司,海外客户集中在东南亚、非洲。
- 供应链短板:发动机仍依赖CFM LEAP-1C,国产CJ-1000A预计2026年适航;飞控、航电系统由霍尼韦尔、柯林斯提供。
- 经济性对标:座公里成本比A320neo高8%,但通过政府采购、低息贷款可抹平差距。
未来十年最赚钱的航空细分市场在哪?
答案藏在“人口结构+技术迭代”的交叉点:
- 老龄医疗专机:日本、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8%,器官移植、重症转运需求年增15%,一架改装的Learjet 75每飞行小时收费1.2万美元。
- 低空城际通勤: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2026年商用,深圳-珠海航线单程票价预计300元,比直升机低70%。
- 航空MRO(维修)外包:中国机队平均年龄6.1年,2028年进入大修高峰,第三方维修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
普通人如何抓住航空复苏红利?
三条路径供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投资航空租赁基金:渤海租赁、Avolon等头部公司年化收益8%-12%,飞机资产残值率高于船舶。
- 考取CAAC执照:中国飞行员缺口2025年将达1.8万人,自费培训费用80万,回本周期5-6年。
- 布局机场免税供应链:海南自贸港政策下,离岛免税牌照企业可享15%企业所得税,香化品类毛利率超5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