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前景怎么样?一句话: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下,未来五年仍具备稳健增长与估值修复的双重空间。

一、宏观环境:政策与人口结构如何影响中国平安?
1. 政策端:监管从“防风险”转向“促发展”,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平安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仍高于红线,资本压力可控。 2. 人口端: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突破20%,医疗、养老、长期护理需求井喷,平安“保险+健康管理”模式天然契合。
二、业务拆解:寿险改革、银行与科技板块谁更关键?
寿险改革:代理人数量见底了吗?
• 2023年末代理人规模降至34万,但人均产能提升35%,13个月保单继续率回升至90%以上,说明“量减质升”逻辑兑现。 • 新推出的“优+”计划聚焦高学历、高产能队伍,预计2025年人均NBV(新业务价值)可再提升20%。
银行与资管:平安银行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 零售AUM突破4万亿,私行客户数三年翻倍,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年复合增速25%。 • 对公端发力“供应链金融+产业投行”,不良率仅1.05%,显著低于同业。
科技板块:是成本中心还是利润引擎?
• 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五年全球金融机构第一,AI坐席替代率已达80%,每年节省运营费用超200亿元。 • 旗下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已分拆上市,估值合计超500亿港元,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减持回笼现金。
三、财务透视:ROE、EV、股息率哪个指标更可信?
1. ROE:2023年集团ROE为12.8%,若剔除一次性投资波动,营运ROE稳定在15%左右,高于上市险企均值。 2. EV(内含价值):2023年末集团EV为1.4万亿,对应股价仅0.6倍PEV,历史分位点低于10%,估值修复空间约40%。 3. 股息率:过去五年分红率维持在30%,按当前股价计算股息率约5.5%,具备类债券属性。

四、风险清单:哪些变量可能打破增长逻辑?
• 利率下行: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传统险准备金计提压力加大,但平安通过增配长久期债券+浮动利率资产已对冲大部分风险。 • 地产敞口:对华夏幸福、旭辉等敞口已计提减值超500亿,剩余风险可控。 • 医疗反腐:短期或影响高端医疗险销售,但长期看合规经营反而提升行业集中度。
五、未来三年:三条可量化的发展路径
1. 寿险NBV年复合增速重回10%,驱动EV每年增长8%-10%。 2. 银行零售AUM突破6万亿,财富管理收入占比提升至35%。 3. 科技业务对外输出收入占比从15%提升至30%,贡献集团净利润超100亿。
六、投资者问答:最关心的五个细节
Q:平安是否会再次大规模回购? A:管理层在2023年业绩会上明确,若股价持续低于0.7倍PEV,将启动不低于100亿港元的回购。
Q:医疗养老生态圈何时盈利? A:平安好医生已实现单季盈利,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35城,预计2025年整体EBITDA转正。
Q:海外扩张是否重启? A:目前聚焦东南亚数字银行牌照,印尼、菲律宾项目已进入尽调阶段,但资本投入控制在50亿以内。

Q:分红政策会调整吗? A:未来三年维持30%-50%的分红率,若寿险改革超预期,不排除提升至50%以上。
Q:如何看待友邦的竞争? A:友邦在高净值客户领域领先,但平安的综合账户+医疗协同模式更具粘性,交叉销售渗透率已达40%。
从估值、业务到风险,中国平安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用科技降低运营成本,用生态提升客户价值。当市场还在为短期波动纠结时,长期资金已在悄悄布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