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关注供暖行业前景?
“双碳”目标、能源价格、消费升级三股力量同时作用,**供暖行业正在从“传统民生”升级为“绿色经济”**。无论是创业者、投资人还是普通用户,都想知道:供暖行业前景怎么样?供暖市场发展趋势到底往哪走?

政策端:碳达峰路线图如何重塑供暖格局?
国家发改委《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清洁取暖比例提高到70%以上**。这意味着:
- 燃煤锅炉淘汰速度加快,**北方集中供热缺口将由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填补**。
- 南方夏热冬冷地区首次被纳入“清洁取暖”试点,**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迎来政策补贴窗口期**。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供热企业可通过CCER交易获得额外收益**。
自问自答:政策红利能持续多久?至少到2030年,因为“双碳”考核是硬指标,地方政府每季度都要交答卷。
技术端:下一代供暖技术谁主沉浮?
1. 空气源热泵:从“低温制热”到“全气候适应”
过去空气源热泵在零下15℃就“罢工”,现在**喷气增焓、双级压缩、变频EVI技术**让其在零下35℃也能稳定运行。2023年河北张家口实测,COP值仍可达2.3,运行成本比燃气节省42%。
2. 核能供热:山东海阳示范效应扩散
海阳核电站利用热电联产余热,**为450万平方米住宅提供零碳热源**,居民取暖费每平方米降至21元。国家能源局已批复辽宁、江苏等六地开展类似项目。
3. 氢能锅炉:欧洲经验与中国本土化
英国HyDeploy项目证明,**在天然气管道中掺混20%氢气可直接用于现有壁挂炉**。中国燃气已在深圳前海建设亚洲最大氢能供热站,预计2025年投运。

需求端:用户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2024中国家庭供暖消费白皮书》调研显示,**“舒适度”首次超过“价格”成为首要决策因素**,具体表现为:
- 恒温需求:±0.5℃精准控温产品溢价达30%。
- 静音需求:夜间运行噪音≤35dB的机型销量同比增长120%。
- 智能需求:支持天猫精灵、鸿蒙智联的设备占比从18%飙升至47%。
自问自答:南方市场真的需要供暖吗?上海、南京冬季平均湿度75%,体感温度比实际低4℃,**“湿冷”带来的关节炎发病率是北方干燥地区的1.8倍**,潜在用户规模超8000万户。
资本端:哪些细分赛道正在被热钱追逐?
赛道 | 2023融资事件 | 代表企业 | 核心逻辑 |
---|---|---|---|
空气源热泵核心零部件 | 27起 | 三花智控、盾安环境 | 涡旋压缩机国产化率不足20% |
智慧供热SaaS | 15起 | 工大科雅、瑞纳智能 | 通过AI算法降低热网损耗15% |
相变储热材料 | 9起 | 中储科技、金合能源 | 利用谷电储热,削峰填谷 |
值得注意的是,**PE/VC开始关注“县域级清洁供热PPP项目”**,单笔投资从过去的5000万级提升到3亿级,回报周期缩短至5-7年。
风险点:哪些暗礁可能让新玩家翻船?
1. **补贴退坡**:北京“煤改电”补贴从每户1.2万降至2025年的2000元,**依赖补贴的中小厂商将被迫出清**。
2. **电网容量**:山东某县推广热泵后,冬季晚高峰负荷激增38%,**局部变压器过载导致设备跳闸**。

3. **安装标准缺失**:上海2023年发生12起燃气壁挂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90%源于非规范安装**。
自问自答:如何规避风险?绑定国网综能、中燃等大型平台做EPC总包,**用规模换电网增容话语权**;同时参与制定地方安装标准,把门槛变成护城河。
未来五年:供暖行业的三条演进路径
路径A:设备商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
海尔、美的已成立“智慧暖通事业部”,**从卖热泵转向卖“冷-热-电-储”整体解决方案**,单个项目合同金额可达传统设备的10倍。
路径B:供热资产证券化
借鉴深圳燃气REITs经验,**将供热收费权打包上市**,合肥热电集团2024年计划发行10亿元绿色ABS,票面利率仅2.9%。
路径C:碳普惠场景变现
支付宝“碳账户”接入家庭供暖数据,**用户每节省1度电可获得12g碳积分**,积分可兑换星巴克优惠券,形成“减排-消费”闭环。
给从业者的三点实操建议
1. **技术卡位**:优先布局“低GWP制冷剂”和“高温热泵”专利,欧盟F-GAS法规2025年全面生效,**出口产品必须符合R290环保要求**。
2. **渠道下沉**:在三四线城市招募“暖通工匠”合伙人,**提供设计-安装-售后培训**,抢占当地燃气公司尚未覆盖的空白市场。
3. **数据增值**:在设备中预装NB-IoT模块,**收集温湿度、能耗数据反推建筑节能改造需求**,衍生出新的B端服务收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