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业现状如何_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新网编辑 8 0

一、混凝土行业现状如何?

站在2024年的节点回望,混凝土行业正经历“需求收缩、供给调整、绿色转型”三重叠加期。

混凝土行业现状如何_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1 需求端:基建托底、地产拖累

2023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约28亿立方米,同比微降2.1%。其中:

  • 基建领域占比升至46%,铁路、水利、城市更新项目成为增量主力;
  • 房地产领域占比降至38%,新开工面积连续24个月负增长,直接拉低商混需求。

1.2 供给端:产能出清与集中度提升

过去三年,全国关停或整合小型搅拌站超过2200家,CR10(前十强市占率)从18%升至27%。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托管运营快速扩张,区域龙头议价能力增强。


1.3 成本端:水泥、砂石价格波动放大

2023年水泥均价同比下跌12%,但机制砂因环保限采上涨9%,导致混凝土单方成本“剪刀差”现象突出。企业利润被压缩至15~25元/方,创十年新低。


二、未来五年发展前景在哪里?

2.1 政策红利:碳排放交易正式纳入建材行业

2025年起,混凝土企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每生产1吨熟料需购买0.85吨CO₂配额。这将倒逼企业:

  1. 使用高贝利特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低碳胶材;
  2. 布局CCU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示范项目,每吨CO₂减排可获40~60元补贴。

2.2 技术迭代:UHPC与3D打印的规模化拐点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可达150MPa,已在深圳滨海大道改造中实现“无梁桥面板”设计,减少钢筋用量30%。预计到2028年,UHPC在市政桥梁渗透率将超15%。

混凝土行业现状如何_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D打印混凝土技术则从小众走向工程化:2024年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将首次采用“现场打印+装配式拼装”混合工法,工期缩短40%,废料减少70%。


2.3 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到卖“碳服务”

头部企业正在试点“混凝土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托管”:为业主提供从设计、生产、运输到拆除的碳排放数据包,并承诺若超排则按吨赔付。该模式在雄安新区已签下3亿元框架合同。


三、企业如何抓住下一轮增长?

3.1 区域选择:盯住“三大战略通道”

未来五年,混凝土需求增量将集中在:

  • 京津冀-长三角氢能走廊:加氢站、管道基建带来2000万方需求;
  • 成渝双城经济圈:2025年前新建轨道交通800公里,对应商混需求超5000万方;
  • 北部湾港口群RCEP贸易增量催生冷链仓储、港口扩建项目。

3.2 产能升级:布局“零排放搅拌工厂”

参照上海建工嘉定工厂经验,零排放工厂需满足:

  1. 屋顶光伏+储能系统覆盖80%用电;
  2. 砂石分离机+压滤机实现废水100%回用
  3. 电动搅拌车比例≥50%,单站每年可节省柴油成本120万元。

3.3 供应链:锁定“绿色砂石”资源

随着天然砂禁采范围扩大,机制砂+尾矿砂成为主流。企业可通过:

混凝土行业现状如何_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参股矿山,锁定30年以上开采权;
  • 与钢铁厂合作消纳钢渣微粉,替代10%水泥用量,每吨降低成本18元。

四、投资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4.1 混凝土价格还会再跌吗?

短期来看,2024年二季度因煤炭价格反弹,水泥价格已回升5%,带动混凝土止跌企稳。中长期看,随着产能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具备区域控价权,预计2025年后C30价格将稳定在450~480元/方区间。


4.2 中小企业如何突围?

两条路径:

  1. 转型特种混凝土:如风电灌浆料、海工抗蚀剂,毛利率可达35%以上;
  2. 加入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共享产能、联合采购降低5%~8%综合成本。

4.3 ESG评级对融资影响多大?

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中,建材类占比仅3.2%,但利率比同期债券低80~120BP。获得BBB级以上ESG评级的混凝土企业,银行授信额度可上浮20%,并优先纳入政府项目白名单。


五、写在最后

混凝土行业正在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碳效率”竞争。谁能率先完成绿色工艺改造、锁定低碳原料、绑定核心区域需求,谁就能在未来五年获得超额收益。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