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网行业到底还有没有“钱景”?
答案是肯定的。全球海洋经济、基建升级、户外运动三大场景同步扩张,让绳网从“边缘耗材”变成“关键材料”。2023年全球绳网市场规模已突破1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8%,远高于传统纺织行业平均增速。

未来五年,哪些应用会爆发?
1. 海洋牧场与深海养殖
深海网箱对耐腐蚀、抗风浪的要求极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绳正在替代传统尼龙。挪威、智利、中国福建三地的新增深海网箱数量,预计2028年将比2023年翻三倍,直接带动高端绳网需求。
2. 基建安全与防坠落系统
城市高空作业法规趋严,欧盟EN 795、美国ANSI Z359标准升级,迫使施工方把“一次性麻绳”换成“可复检钢芯绳网”。仅中国2024年建筑安全绳网招标量就同比增长42%。
3. 户外运动与轻量化露营
露营经济火热,Dyneema®纤维制成的超轻天幕绳、树帐绳单价可达普通PP绳的8倍,却供不应求。小红书“露营绳”关键词搜索量一年增长560%,品牌溢价空间巨大。
技术升级:谁在重新定义绳网?
材料革命
- UHMWPE纤维:强度是钢丝的15倍,密度却只有1/7,深海、军工、防弹衣同源技术下放。
- 生物基尼龙:巴斯夫、DSM推出蓖麻油基尼龙,碳排放降低30%,欧盟绿色认证加分。
- 自感应绳:嵌入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张力、温度,已用于海上风电系泊。
工艺突破
- 三维编织:一次成型无接头,强度损失从传统编织的20%降到5%以内。
- 等离子体涂层:在绳体表面形成纳米级防腐层,盐雾测试寿命从500小时提升到2000小时。
- 数字孪生:通过AI模拟海浪冲击,提前预测绳网疲劳点,降低海上事故率。
竞争格局:谁在领跑,谁有机会?
全球头部玩家
荷兰DSM、日本东丽、美国Samson占据高端纤维80%份额,但成品绳网仍分散。中国山东鲁普、湖南中泰、浙江四兄通过垂直整合,把纤维—编织—检测—认证全链条打通,成本比欧美低25%。
新进入者的切入口
- 细分场景定制:为宠物品牌开发防咬绳,为光伏清洗机器人开发防缠绕绳。
- 回收闭环:建立旧渔网回收再造体系,欧盟每吨回收料补贴高达800欧元。
- 跨境电商DTC:通过独立站+TikTok,把30元的攀岩绳卖到欧美终端价29美元。
政策与风险:红利与暗礁并存
政策红利
中国“十四五”海洋经济规划明确“深海养殖装备国产化率超80%”;欧盟“Fit for 55”把可回收纤维纳入碳关税减免清单。政策窗口期就在2024—2027年。

潜在风险
- 原材料波动:UHMWPE树脂价格受原油和天然气双重影响,2023年最大单月振幅达18%。
- 认证壁垒:进入欧美船级社需通过ISO 2307、CI 1500等十几项测试,周期长达18个月。
- 低价竞争>:东南亚PP绳以每吨低于成本200美元倾销,挤压低端市场。
普通人如何抓住绳网红利?
创业者
从“场景+材料”组合切入:露营+Dyneema、宠物+防咬涂层、光伏+防缠绕,避开大宗红海,单品毛利率可做到50%以上。
投资人
关注具备纤维自产能力+海外认证+回收体系的三类企业,估值低于15倍PE即可出手。
职场人
掌握海洋系泊计算、EN 795检测、跨境电商运营任一技能,年薪30万起步。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绳网行业正在经历“材料高端化、应用碎片化、品牌全球化”的三重跃迁。谁能把一根绳子做成系统解决方案,谁就能拿到下一个十年的门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