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为何被持续看好?
**1. 效率天花板更高** PERC之后,TOPCon、HJT、IBC均以单晶为基底,实验室效率已逼近27%,而多晶PERC止步22%。 **2. 产业链协同降本** 拉晶环节连续投料、金刚线薄片化、坩埚寿命延长,单瓦成本三年下降45%。 **3.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中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美国IRA法案、欧盟REPowerEU均把高效单晶列为优先补贴对象。 ---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性价比拐点在哪?
**2021年单晶组件首次低于多晶,价差由0.25元/W转为-0.05元/W。** **成本结构拆解:** - 硅料:两者共用,差异不足0.01元/W - 非硅:单晶切片更薄,节省0.03元/W - 效率溢价:单晶BOS成本再低0.05元/W **结论:当价差≤0.02元/W,终端电站会100%转向单晶。** ---技术路线之争:N型单晶会彻底取代P型吗?
**不会完全取代,但N型份额将从2023年的25%升至2028年的65%。** **P型单晶仍有三大生存空间:** - 存量PERC产能折旧未完,可继续生产低功率分布式组件 - 中东、非洲等高温高紫外市场对LID不敏感 - 与储能打包时,系统端对组件效率敏感度下降 ---上游硅料价格波动如何传导?
**2023Q4硅料现货价跌至6万元/吨,单晶硅片毛利率仍维持18%。** **传导机制:** - 长单锁价:隆基、中环等锁定70%以上硅料,现货波动影响有限 - 库存周期:硅片厂保持7-10天安全库存,可平滑短期波动 - 下游博弈:组件集采采用“周均价+浮动”模式,把风险二次分摊 ---全球需求版图:哪些区域增长最快?
**1. 印度:关税豁免窗口期+ALMM清单推迟,2024年单晶需求或翻倍至25GW** **2. 美国:IRA本土制造补贴0.07美元/W,2025年本土单晶产能将达50GW** **3. 中东:沙特NEOM、阿联酋Masdar项目全部采用N型单晶,招标价已低于1.3美分/kWh** ---投资单晶硅产业链的四大风险点
**1. 技术迭代过快** TOPCon尚未回本,HJT+铜电镀已逼近量产,设备折旧周期缩短至3年。 **2. 贸易壁垒升级** 美国UFLPA、欧盟碳边境税CBAM或限制中国单晶产品出口。 **3. 产能过剩** 2024年全球单晶硅片名义产能突破800GW,利用率可能跌破60%。 **4. 金融杠杆过高** 部分新玩家以“零首付”设备融资租赁入场,一旦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将触发连环违约。 ---企业如何抓住单晶硅红利?
**垂直一体化:通威、晶科从硅料到组件全控,单瓦盈利比专业化高0.04元** **差异化尺寸:182mm与210mm并存,210R矩形片在跟踪支架上可降低BOS 2.3%** **海外产能:东南亚四国关税豁免至2026年,头部企业已布局20GW一体化产能** **碳足迹追溯:法国、韩国招标要求<400kg CO₂/kW,使用绿电拉晶可溢价0.2欧分/W** ---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现在上车单晶硅股票还来得及吗?
**估值角度:龙头动态PE回落至12倍,低于历史中位数18倍,已反映价格战预期。** **节奏建议:** - 短线:关注Q3硅料触底后的盈利修复行情 - 中线:布局N型TOPCon设备、银包铜、低铟靶材等辅材环节 - 长线:持有具备海外渠道+品牌溢价的一体化组件龙头 ---单晶硅回收市场何时爆发?
**2025年开始进入退役高峰,2030年可回收硅料达30万吨,相当于当年需求的15%。** **回收技术路线:** - 物理法:破碎、酸洗,纯度6N,只能降级做铝硅合金 - 化学法:TMAH刻蚀+定向凝固,纯度11N,可重回单晶炉 **经济性测算:当硅料价格>8万元/吨,化学法回收毛利率可达35%。**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