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工程行业还能赚钱吗

新网编辑 14 0

一、2024年工程行业到底还行不行?

先给出结论:整体仍有机会,但赚钱逻辑变了。过去靠“拿地—垫资—赶工—回款”就能躺赢,现在必须靠技术溢价、精细化管理、现金流安全才能活下来。

工程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工程行业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政策风向:钱往哪里流?

  • 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1.9万个,单体项目虽小,但总量大、回款快。
  • 新能源基建:风光大基地、抽水蓄能、电网升级,2024年专项债额度里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30%。
  • 县域城镇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向县城污水管网、冷链物流倾斜,项目门槛降低,中小建企也能分一杯羹。

三、市场容量:哪些细分赛道还有增量?

1. 电力工程: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2023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9亿千瓦,2024年预计再增3亿千瓦。真正的机会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老旧风场技改,EPC单价虽从每瓦4元降到2.8元,但规模翻倍。

2. 交通工程:高铁之后看什么?

高铁网络骨架基本成型,下一步是市域(郊)铁路港口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前者单公里造价1.2亿—1.5亿元,比地铁便宜一半,地方政府积极性高。

3. 环保工程:从“重建设”到“重运营”

垃圾焚烧新增项目逐年减少,但县级小型焚烧设施飞灰资源化需求爆发,运营期长达20—30年,现金流稳定。


四、利润模式:为什么有人还在赚钱?

自问:同样做市政道路,为什么别人净利率8%,我却亏本?

自答:差距在成本控制颗粒度

工程行业前景怎么样_2024年工程行业还能赚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材料集采:头部企业通过“钢材期货+现货锁价”把螺纹钢成本波动控制在±3%。
  2. 劳务分包:采用“计件+质量系数”结算,返工率从5%降到1.5%。
  3. 数字化:BIM+无人机巡检,把隐蔽工程签证争议减少70%。

五、风险预警:哪些坑必须提前避开?

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023年城投非标违约事件同比增加42%,优先选择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的工程,回款优先级高于一般财政拨款。

2. 原材料价格波动

2024年原油价格若突破90美元/桶,沥青价格将跟涨15%—20%。在合同里加入“价差调整公式”,把70%以上风险转嫁给业主。

3. 人才断层

90后一级建造师占比仅11%,项目总工出现“青黄不接”。提前两年启动“师徒制+项目跟投”,用股权留住技术骨干。


六、2024年工程人该如何布局?

1. 区域选择:跟着人口走

长三角、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占全国60%,优先布局都市圈内的市政配套和产业园区EPC,远离人口净流出地区。

2. 资质升级:小而美也能活

住建部拟取消三级资质,2024年起只保留甲、乙两级。趁窗口期并购一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乙级”壳公司,费用约80万—120万,比新办节省6个月。

3. 融资渠道:从“找银行”到“找基金”

基建REITs扩容到消费型基础设施,把运营期的污水厂、光伏电站打包发行REITs,IRR可从8%提升到12%。


七、未来五年:工程行业的三大确定性

  • 绿色化:碳排放计算将成为招标文件强制条款,不会算碳的工程企业直接出局。
  • 智能化:无人摊铺机、智能压路机进入规模化应用,施工效率提升30%,但前期设备投入需增加20%。
  • 国际化:中东、东南亚基建投资缺口2.8万亿美元,“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运营”打包输出,利润率比国内高5—8个百分点。

八、给中小工程企业的实战建议

1. 砍掉亏损板块:2024年起全面退出房建总包,专攻市政、电力、环保三大赛道。

2. 建立区域联营体:与本地设计院、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共享资质、业绩、人脉,投标成功率提高40%。

3. 现金流为王:合同付款条件低于“30%预付款+月进度80%”的项目一律不碰,宁可错过也不垫资。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