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流动性退潮后的估值重塑
**一级市场估值中枢下移**已是不争事实。美元基金募资同比下滑,人民币基金受地方财政收缩影响,弹药减少。但资金缺口也带来议价空间: - 2023年Pre-A轮平均估值从峰值下降约三成; - 头部GP开始主动延长投资周期,从“快进快出”转向“长期陪跑”。 **结论:买方市场已现,优质项目不再漫天要价。** ---赛道:2024年四条高潜主线
1.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国产化
- **政策推力**:大基金二期、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降低上市门槛; - **需求侧**: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扩产带来设备替换潮; - **投资窗口**:材料端(光刻胶、CMP)仍处蓝海,估值低于设备端。2. 新能源重卡换电
- **痛点明确**:柴油重卡污染高、油价波动大; - **商业模式**: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换电站利用率>6次/日即可盈利; - **政策红利**:多省试点高速换电免通行费。3. 生成式AI应用层
- **避开模型层红海**:大模型训练成本已超1亿美元,应用层更轻; - **落地场景**:金融合规质检、工业设计仿真、医疗影像报告生成; - **退出路径**:被云厂商收购概率高,2023年已有8起并购案例。4. 银发经济轻医疗
- **人口结构**:60岁以上人口占比19.8%,慢性病管理支出年增12%; - **产品形态**:居家检测+AI预警+保险支付闭环; - **估值洼地**:相比创新药,轻医疗Pre-A轮PS仅3-5倍。 ---实操:如何拿到优质项目额度?
**Q:GP品牌不够硬,如何挤进明星项目?** A: - **绑定产业资本**: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LP共设专项基金,换取跟投权; - **前置孵化**:在高校科技园设孵化基金,锁定教授创业项目首轮; - **条款设计**:用可转债+估值折扣条款对冲后期估值波动。 **Q:DD(尽职调查)时最容易踩的坑?** A: - **技术DD**:半导体项目需验证设备验收报告,而非仅看专利数; - **财务DD**:新能源换电企业收入确认方式差异大,需核查“一次性卖站”还是“分期租赁”; - **法务DD**:生成式AI训练数据来源是否涉及版权诉讼,海外案例已判赔。 ---风险:2024年必须盯紧的三只灰犀牛
1. **退出堰塞湖**:A股IPO审核趋严,2023年过会率仅55%,并购退出溢价缩水; 2. **美元基金撤离**:QFLP额度收紧,VIE架构项目或面临估值折价; 3. **地方财政反投**:政府引导基金要求返投比例1.5倍以上,可能拖累基金IRR。 **对冲策略**: - 优先选择Pre-IPO项目缩短周期; - 人民币基金+地方国资双币种结构,降低汇率风险; - 在TS中增设“估值调整条款”,若24个月内未申报IPO则按IRR8%回购。 ---尾声:给个人投资者的两条忠告
- **不要迷信明星GP过往业绩**:2020-2022年高估值项目已进入退出期,DPI才是硬指标; - **用跟投基金替代直投**:通过S基金或专项资管计划参与,降低信息不对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