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把融资租赁简单理解为“分期付款”,其实它更像是一场“先租后买”的资产管理游戏。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指定的设备型号,出资购买资产,再将其租给承租人使用;租期结束,承租人可以选择买断、续租或退还。这种模式把“融资”与“融物”合二为一,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缺口,又保留了资产的灵活性。

融资租赁行业前景如何?
答案: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年均8%—10%的复合增长率,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万亿元。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
-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 绿色租赁专项再贷款:央行设立2000亿元额度,利率低至1.75%,专门支持新能源设备租赁。
- 地方补贴目录扩容:已有17个省市把光伏、储能、氢能设备纳入补贴清单。
需求端三大引擎
- 制造业技改: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单价高,租赁比一次性采购节省现金流30%以上。
- 新能源装机潮:风电、光伏项目前期投入大,租赁模式可让开发商“轻装上阵”。
- 城市更新:电梯加装、冷链物流车、智慧路灯等项目,政府更倾向采用“财政+租赁”组合方案。
融资租赁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科技重塑风控模型
传统风控依赖财务报表,现在物联网+大数据让租赁公司实时掌握设备开工率、地理位置、运行温度。某头部平台接入超120万台工程设备数据,坏账率从2.8%降到0.9%。
趋势二:绿色租赁占比飙升
2023年绿色租赁余额已占行业总规模的28%,预计2026年将突破40%。碳足迹核算、ESG评级将成为项目过审的硬门槛。
趋势三:经营性租赁崛起
与“全额清偿”的融资租赁不同,经营性租赁更强调资产管理能力。飞机、船舶、医疗设备等高价值资产,租期短、周转快,租赁公司靠“二手残值”盈利。国际经验显示,经营性租赁的ROE可比传统模式高出3—5个百分点。
趋势四:跨境租赁打开新蓝海
RCEP关税减免清单让国产光伏组件出海成本降低12%,叠加“离岸租赁+保税区”结构,企业可节省6%—8%的综合税负。东南亚、中东已成为中国租赁公司布局最密集的区域。

中小企业如何抓住红利?
一问:没有抵押物怎么办?
答:选择信用租赁。部分平台与税务、海关数据打通,依据企业近24个月纳税记录即可授信,额度可达年纳税额的5—8倍。
二问:利率会不会很高?
答:绿色项目可叠加贴息,综合成本最低做到年化3.5%;普通制造业设备租赁主流区间在5%—7%,远低于民间过桥资金。
三问:租期如何匹配现金流?
答:采用阶梯式租金。例如光伏项目,前1—2年只付利息,第3年起随发电收益递增,避免前期现金流压力过大。
潜在风险与对冲策略
风险一:残值波动
对冲:与制造商签订回购协议,锁定最低残值;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半年更新一次资产价值。
风险二:承租人提前退租
对冲:合同中设置3%—5%的提前终止补偿金;同时建立设备共享池,快速匹配新承租人。

风险三:跨境汇率风险
对冲:使用自然对冲——美元融资、美元租金收入;或买入12个月远期合约锁定汇率。
写在最后
融资租赁正在从“资金提供方”升级为“资产运营商”。谁能把设备数据变成风控优势,谁能把残值管理做成利润中心,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企业而言,与其纠结“买还是租”,不如思考“怎样租得更聪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