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
央行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末我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已突破18.7万亿元,同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横向对比,美国人均消费信贷约1.2万美元,而我国仅0.4万美元,空间依旧广阔。

二、监管风向如何影响赛道?
1. 牌照门槛抬升
银保监会明确“存量持牌、增量审慎”原则,新批消金公司数量从2021年的3家降至2023年的0家。想拿牌,要么收购,要么曲线入股。
2. 利率红线再收紧
多地司法判例将IRR年化24%以上视为高利贷,倒逼机构压缩利润空间,转向规模与风控效率竞争。
三、2024年还能入局吗?直接回答
可以,但必须换打法:从流量红利转向场景深耕,从单一放贷转向生态闭环。
四、新玩家三条可行路径
- 产业系:家电、车企依托供应链数据做分期,坏账率天然低于2%。
- 场景系:医美、教育、旅游平台嵌入先学后付,客单价提升30%以上。
- 技术系:SaaS服务商输出风控引擎,按放款量抽佣,轻资产高毛利。
五、老玩家如何二次增长?
1. 数据维度升级
将支付流水+社交关系+设备指纹融合建模,KS值可从0.32提升到0.41,逾期率下降1.8个百分点。
2. 资产证券化提速
2023年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超4500亿元,平均优先级利率2.9%,资金成本比银行授信低120BP。

六、下沉市场是不是伪命题?
县域用户信贷渗透率仅27%,但手机分期需求旺盛。关键在于线下地推+线上复贷:首单线下完成授信,次月起通过小程序自助提额,复贷率可达65%。
七、未来三年三大确定性趋势
- 利率持续走低:2026年行业平均APR或跌破15%,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
- 征信覆盖扩大:百行征信与地方大数据局打通,多头借贷识别率将超90%。
- AI催收合规化:情绪识别+语音质检替代人工,合规投诉量下降50%以上。
八、风险清单:别踩这些坑
资金端:避免依赖同业借款,优先拓展保险、信托等长期资金。
资产端:警惕医美、教培政策波动,建立动态限额机制。
数据端:个人信息保护法下,SDK采集需单独授权+最小可用。
九、一个真实案例:月放款10亿的腰部平台如何突围
某持牌消金公司2022年亏损3亿元,2023年砍掉现金贷,全力做新能源车电池租赁分期。通过车企电池数据实时监控残值,不良率从4.5%降至1.2%,当年实现盈利1.1亿元。

十、给准备入场者的三点忠告
第一,别幻想暴利,净息差进入3时代,拼的是运营颗粒度。
第二,先找场景再找资金,没有真实交易闭环,风控模型再先进也是空中楼阁。
第三,预留18个月现金流,监管窗口期可能随时关闭,活下来才有机会讲故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