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谈寿险前景?三大信号已亮
- **信号1:人口结构拐点** 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9.8%,联合国预测2035年将达28%。**“未富先老”让家庭对长期现金流需求激增**,寿险的“确定给付”属性被重新估值。 - **信号2:监管红利释放** 2024年1月《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更新,下架了上百款高预定利率产品,**倒逼保险公司转向分红、万能、投连等浮动收益型寿险**,客户利益与险企经营绑定更紧密。 - **信号3:销售渠道变革** 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落地,佣金透明化;互联网寿险平台用户规模突破1.2亿,**线上投保占比首次超过30%**,比价、智能核保、电子保单让决策门槛大幅降低。 --- ###二、2024年寿险产品怎么选?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 我要解决什么风险?
- **家庭经济支柱**:定期寿险优先,低保费撬动高保额,覆盖负债与子女教育金。 - **养老补充**:增额终身寿险锁定复利,60岁后每年减保领取,**IRR长期可达2.8%—3.2%**。 - **财富传承**:杠杆终身寿险,300万保额起,受益人可分期领取,规避一次性挥霍风险。 ####2. 预算占收入多少合理?
**“双十原则”升级版**:年收入10%以内做基础保障,再拿10%做储蓄型寿险。举例:家庭年收入50万,可拿出5万配置定期寿险+增额终身寿,既保人又保钱。 ####3.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 **偿付能力**:核心偿付率≥100%即可,不必迷信“老七家”。 - **服务差异**:线下网点多的公司理赔时效平均快1.5天,但互联网寿险支持“视频理赔”,**小额案件最快2小时到账**。 ####4. 要不要附加万能账户?
万能账户保底利率1.75%—2.5%,当前结算利率普遍3.5%—4.2%。**适合短期闲置资金**,追加手续费1%—3%,持有5年以上才划算。 --- ###三、真实案例:35岁白领的寿险配置方案
背景:上海外企经理,年收入40万,房贷120万,孩子3岁。 - **第一步:风险缺口测算** 负债120万+孩子教育金80万+父母赡养50万=250万缺口。 - **第二步:产品组合** 1. 定期寿险:保至60岁,保额200万,年交保费2600元。 2. 增额终身寿险:年交3万,交10年,60岁时现金价值约52万,**可每年减保6万补充养老**。 3. 附加投保人豁免:若罹患重疾,后续保费免交,保障继续有效。 - **第三步:动态调整** 每3年复盘一次,孩子独立后可将定期寿险保额降至50万,节省保费转投养老年金。 --- ###四、未来五年寿险的三大趋势预判
- **趋势1:税优健康险扩容** 2024年税优健康险额度可能从2400元/年提升至6000元/年,**寿险公司正研发“税优+万能”组合产品**,节税与储蓄兼得。 - **趋势2:长寿风险对冲工具** 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后,**“寿险+养老社区”捆绑销售将成标配**,保费满200万可锁定入住资格,解决“有钱没床位”痛点。 - **趋势3:AI定价普及** 可穿戴设备数据接入核保系统,**吸烟、肥胖人群保费最高上浮30%**,健康体客户则享受8折费率,差异化定价更公平。 --- ###五、常见误区快问快答
**Q:买了重疾险还需要寿险吗?** A:重疾险解决“生病花钱”,寿险解决“人没了赚钱能力”,**两者保额应独立计算**,不可互相替代。 **Q:增额终身寿险的复利是骗局吗?** A:看条款写明的“保额增长率”≠实际收益率,**需用IRR计算器测算现金价值**,警惕销售夸大。 **Q:香港寿险比内地香?** A:美元保单确实能对冲汇率风险,但需赴港签约、体检,**理赔纠纷适用香港法律**,维权成本高,适合高净值人群。 --- ###六、行动清单:今天就能做的三件事
1. **下载金监局官网APP**,查询意向公司近3年投诉率,红线:亿元保费投诉量>1件。 2. **用Excel做“家庭资产负债表”**,量化寿险保额需求,避免拍脑袋决策。 3. **预约独立保险经纪人**,对比3家以上产品方案,**重点关注现金价值演示表第20年数据**,这是衡量储蓄型寿险优劣的核心指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