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还能火多久?
答案是:只要人类需要情感共鸣与社交货币,综艺就不会退场。只不过,**“火”的形态正在从电视大屏迁移到手机小屏,从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共创**。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短视频平台综艺相关话题播放量同比增长73%,这意味着观众不再满足于“看”,而是渴望“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来五年,哪些赛道最值钱?
1. 垂直圈层综艺
过去“全民爆款”的逻辑正在被**“千人千面”**取代。举例:
- 露营+音乐:瞄准轻户外人群,品牌植入帐篷、咖啡机,客单价提升4倍
- 电竞+脱口秀:Z世代弹幕互动量达传统棚综的6倍,赞助商从3C外设扩展到功能饮料
2. AI共创综艺
芒果TV《我们仨》已试水AI导演,实时生成嘉宾互动剧情。关键突破点:
- 降低试错成本:AI预演100种冲突场景,节省30%拍摄预算
- 观众即编剧:弹幕投票决定剧情走向,首期节目UGC二创视频破10万条
3. 微综艺(5-15分钟)
抖音《全力以赴的行动派》单期播放量2.3亿,**“下饭神器”属性**让它在午休时段完播率达85%。制作方透露:3天拍完1季,成本仅为传统棚综的1/8。
如何打造下一个《乘风破浪》?
第一步:用“冲突公式”选角
爆款嘉宾=**70%熟悉度+30%颠覆感**。例如:
- 让“国民媳妇”跳街舞(反差)
- 把“反派专业户”送去支教(人设反转)
第二步:设计“社交裂变”机制
机制类型 | 案例 | 数据效果 |
---|---|---|
投票复活 | 《创造营》撑腰榜 | 决赛夜微博热搜前50占37席 |
二创激励 | 《大侦探》同人赛 | B站衍生视频播放超原片3倍 |
第三步:预埋“品牌叙事”
不是口播植入,而是**让产品成为剧情关键道具**。参考《乐队的夏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乐队用指定耳机即兴混音,**“音质”卖点转化为“创作力”象征**
- 观众自发弹幕刷屏“求同款”,天猫搜索量暴涨1200%
平台方如何分蛋糕?
长视频平台:做“IP银行”
爱奇艺将《萌探探探案》改编为线下实景游戏,门票定价399元仍**提前两周售罄**。秘诀在于:
- 把“推理”降维成“打卡”——非粉丝也能玩
- 设置NPC与明星同款互动点,**“我在XX同款位置拍照”**成小红书模板
短视频平台:做“流量路由器”
抖音综艺《无限超越班》采用**“直播带看”**模式:
- 正片播前30分钟,导师直播点评学员彩排
- 直播间购物车挂表演课,**单场GMV破800万**
品牌方怎么投才不亏?
自问:植入和冠名哪个更值?
自答:**2024年最划算的是“场景共创”**。例如:
- 奶粉品牌与亲子综艺共建“成长观察室”,**专家解读育儿知识**替代硬广
- 运动APP植入体能测试环节,**用户扫码即可同步训练数据**
观众变了,玩法怎么变?
从“追更”到“养综”
年轻观众把综艺当“电子宠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微博超话签到为嘉宾打榜(日均发帖超50万)
- 豆瓣小组分析微表情,**“显微镜女孩”**推动二轮传播
从“看热闹”到“学技能”
《再见爱人》播出后,**“婚姻咨询”关键词搜索量上涨340%**。制作方顺势推出付费情感课程,**复购率达62%**。
最后的冷思考:爆款有公式吗?
有,但**公式每18个月迭代一次**。唯一不变的是:**把“观众痒点”翻译成“社交爆点”**。就像《种地吧》让年轻人云养菜,本质是用慢综艺治愈“精神内耗”——**谁抓住了时代情绪,谁就抓住了流量密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