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一家低调却实力雄厚的深圳制造企业
深圳市中可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坐落于深圳龙岗宝龙科技城,占地约2.3万平方米。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中可”这个名字会疑惑:深圳市中可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其实,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网红”企业,而是深耕精密金属结构件、高端散热模组及智能终端零部件的隐形冠军。公司早期为国际通信巨头做OEM,后来逐步转型ODM,客户名单里不乏华为、荣耀、联想、OPPO等一线品牌。

核心业务:三大产品线撑起“中可版图”
1. 精密金属结构件
中可拥有CNC加工中心400余台、冲压设备150余套,月产能可达1200万件。铝合金中框、不锈钢摄像头环、折叠屏铰链是其拳头产品。为什么手机厂商愿意把关键结构件交给中可?答案在于0.02mm的超高精度与96%的一次交验合格率。
2. 高端散热模组
5G时代芯片功耗飙升,散热成了“卡脖子”环节。中可的VC均热板、热管、石墨烯复合散热膜组合方案,能把核心温度降低7-12℃。目前,该业务已占公司营收的38%,并切入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赛道。
3. 智能终端零部件
从智能手表表壳到AR眼镜镜腿,中可的MIM(金属注射成型)工艺可实现复杂三维结构一次成型,成本比传统CNC降低30%。
研发实力:被低估的技术“硬核”
“中可实业是做什么的?”如果只回答“做金属件”就太片面了。公司每年把营收的6.8%砸进研发,拥有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自建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能做48小时盐雾、1000次跌落、-40℃~85℃高低温循环等严苛测试。
- 材料创新:与中南大学共建“轻质高强合金联合实验室”,成功将镁合金屈服强度提升至280MPa。
- 工艺突破:首创“激光-搅拌摩擦复合焊接”技术,解决异种金属焊接裂纹难题。
质量体系:比客户更挑剔的“中可标准”
中可同时运行IATF16949、ISO13485、ISO14001三套管理体系。每条产线标配3D AOI+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上传MES系统。曾有客户反馈某批次产品尺寸超差0.01mm,中可直接冻结同批次10万件库存,连夜组织技术攻关,最终把公差压缩到0.005mm。

市场表现:从幕后到台前的“三级跳”
2023年中可营收突破18.6亿元,同比增长42%。其增长逻辑可拆解为:
- 客户升级:从二线ODM厂商切入头部品牌核心供应链。
- 品类扩张:手机→笔电→可穿戴→车载,单车价值量从15元提升至280元。
- 区域突破:越南工厂投产,规避贸易摩擦,直接供货三星、LG。
员工视角:一家“工程师文化”浓厚的公司
知乎上有人问“在中可工作是什么体验?”高赞回答提到:“技术说话,不搞办公室政治。”研发人员占比达28%,应届硕士起薪15K+,每年两次技术职级答辩,优秀工程师可持股。食堂免费、宿舍四人间带空调,这在深圳制造业中算“良心配置”。
未来布局:押注新能源与机器人
中可正在东莞松山湖建设智能工厂2.0,导入200台协作机器人,目标是把人均产值从120万提升到180万。同时,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开发动力电池液冷板、车载无线充电模组,已与某新势力车企签订5亿元长期订单。
常见疑问快答
Q:中可实业是代工厂吗?
A:早期是,现在ODM+JDM占比已超过60%,参与客户前端设计。
Q:中可的交货周期多久?
A:常规项目15-20天,紧急订单可压缩到7天(需加急费)。

Q:如何与中可建立合作?
A:官网提交RFQ→技术评估→商务谈判→签署保密协议→打样→量产,全程有项目经理一对一跟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