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建水环境”)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全资子公司。短短数年,它已成长为**国内流域治理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央企之一**,承担了深圳茅洲河、成都锦江、武汉东湖等**国家级示范项目**。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员工超1200人,其中**硕博比例达35%**,研发平台覆盖北京、深圳、武汉三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技术与创新亮点
1. 流域系统治理“五位一体”模型
中电建水环境自主研发的**“源-网-厂-河-湖”全链条技术体系**,打破传统分段治理模式:
- **源头减排**:通过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城市面源污染削减60%以上;
- **管网诊断**:搭载声呐与AI算法的“管网医生”机器人,**漏损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 **智慧厂站**:分布式MBR+臭氧催化技术,**吨水能耗降低28%**;
- **河道修复**: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透明度从20cm提升至1.5m**;
- **湖库智慧管控**: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模拟水质变化,**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
2. 底泥原位处理“黑科技”
针对黑臭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公司开发了**“钝化-固化-资源化”三位一体技术**:
- 钝化剂将重金属转化为稳定矿物形态;
- 固化剂使底泥强度提升5倍,可直接用于河岸护坡;
- 资源化利用率达**75%**,制成透水砖年创收超千万元。
3. 智慧水务“最强大脑”
其**WaterX云平台**接入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与无人机数据,实现:
- **污染溯源**:通过荧光指纹技术,**24小时内锁定偷排企业**;
- **智能调度**:泵站能耗动态优化,**年节约电费超2000万元**;
- **公众参与**:微信小程序实时公示水质,投诉处理效率提升**300%**。
经典案例深度解析
深圳茅洲河:从“墨汁河”到“生态廊道”
2016年茅洲河氨氮浓度高达**25mg/L**,中电建水环境采用**“一河一策”定制化方案**:
- 铺设**120公里**截污管网,**消除405个排污口**;
- 建设**5座**地下式水质净化站,**节省土地80%**;
- 投放**500万尾**滤食性鱼类,重建水生态系统。
2023年监测显示,氨氮降至**0.8mg/L**,白鹭回归数量增长**20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都锦江:公园城市的“蓝色动脉”
项目创新**“水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通过**水权交易**,每年为沿岸商业体提供**2000万吨**高品质景观用水;
- 打造**水上运动基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行业地位与资质荣誉
中电建水环境拥有**水利水电、环保双甲级设计资质**,累计获得: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 专利授权**286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
- 主编国际标准**3项**,填补流域治理领域空白。
常见疑问解答
Q:央企项目会不会价格虚高?
其**EPC+O模式**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比传统模式节省15%-20%投资**,且运营期水质达标率**100%**。
Q:技术能否适应中小城市?
公司推出**“轻量化”技术包**,针对县域黑臭水体,**投资强度降低40%**,最快**6个月**见效。
未来布局:从治理到价值创造
2025年前,中电建水环境将聚焦**三大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碳汇交易**:开发水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预计年收益超5亿元**;
- **数字孪生流域**:构建长江、黄河**1:1虚拟映射**,实现灾害预警**提前72小时**;
- **新能源融合**:在**200座**水质净化厂屋顶铺设光伏,**绿电覆盖率将达6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