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成都中节能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央企)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依托央企资金、技术与品牌优势,公司深耕绿色市政、工业节能、环保水务三大领域,累计完成投资额超120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川、渝、滇、黔、藏五省区。十五年间,公司从单一的工程承包商成长为“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服务商,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四川省环保产业十强等荣誉。

核心业务板块拆解
1. 绿色市政工程
市政板块聚焦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三大方向。典型案例包括:
- 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整治项目,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
- 德阳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全长22公里,实现电力、通信、给排水管线统一入廊,减少道路反复开挖。
2. 工业节能服务
针对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公司提供:
• 余热余压发电系统:利用工业废热发电,平均降低能耗15%—25%;
• 电机系统变频改造:通过智能控制算法,节电率可达30%以上;
• 能源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水、电、气数据,生成可视化能效报告,助力企业精准降碳。
3. 环保水务投资运营
采用“BOT+ROT”双轮驱动模式,已投运污水处理厂18座,总处理规模65万吨/日。其中,绵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每年削减COD 7300吨、氨氮900吨,成为涪江流域治理标杆。
技术实力与研发创新
公司每年将营收的4%投入技术研发,拥有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20余项。两大核心实验室值得关注:
- 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南交大共建,主攻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体系;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实验室:研发的“厌氧氨氧化+MBR”组合工艺,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适用于印染、制药等难降解废水。
典型项目案例深度解析
案例一:成都东部新区再生水厂
项目采用半地下式全埋设计,上部打造市民休闲公园,实现“邻避”变“邻利”。处理工艺上,创新性引入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活性炭,使出水总氮≤10mg/L,优于国家标准50%,每年为周边生态补水2000万吨。

案例二:宜宾五粮液产业园能源站
通过燃气分布式能源+烟气余热回收,实现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相当于植树180万棵。
合作模式与资质优势
公司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工程设计环境工程专项甲级等全牌照资质。合作模式灵活多样:
- PPP模式: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共担风险,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
- EMC合同能源管理:客户零投入,节能收益按比例分成,合同期通常5—8年;
- EPC+O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缩短建设周期20%以上。
客户口碑与社会责任
第三方调研显示,客户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2%。公司连续十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重点披露:
- 累计处理污水8.5亿吨,相当于7000万人年生活用水量;
- 开展“节能进校园”公益活动,为川内200余所中小学更换LED照明系统,年节电1200万度。
未来五年战略规划
聚焦“双碳”目标,公司计划:
1. 投资50亿元建设西南区域碳捕集与封存(CCUS)示范项目;
2. 打造“光伏+储能+充换电”一体化零碳园区,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
3. 联合四川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培养本土绿色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
常见疑问解答
Q:成都中节能建设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央企三级子公司,最终控股方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

Q:如何申请合作?
官网提交项目信息表→技术团队48小时内响应→现场踏勘→出具定制化方案→商务谈判→签约实施。
Q:项目后期运维谁负责?
公司自建智慧运维中心,7×24小时远程监控,关键设备故障2小时内到场,常规问题通过AR眼镜指导现场人员解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