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定位
深圳市天池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坐落于深圳南山科技园,是一家专注于边缘计算、AIoT芯片设计与行业级智能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早期以工业级传感器模块切入市场,随后逐步将研发重心转向低功耗AI芯片与端云协同架构,目前已服务全球超过800家B端客户,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三大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产品矩阵
1. TIANCHI Edge系列边缘计算盒子
- TC-Edge X1:基于自研TC-NPU,算力达8 TOPS,功耗仅12 W,支持16路1080p视频实时分析。
- TC-Edge X3:集成5G模组,内置Docker容器,可在-40℃~70℃环境下稳定运行,专为户外巡检场景设计。
2. TC-AI芯片家族
- TC-NPU 100:28nm工艺,1.2 TOPS@INT8,面向智能摄像头与门禁终端。
- TC-NPU 300:12nm工艺,4.8 TOPS@INT8,支持Transformer网络,适用于机器人与AGV。
3. 行业级解决方案
- 智慧工厂视觉质检系统:将TC-Edge X1部署在产线边缘,缺陷识别准确率≥99.2%,单台设备可替代6名质检工人。
- 冷链物流温控平台:通过TC-Sensor节点+TC-Cloud SaaS,实现-80℃~+60℃全程可追溯,异常告警延迟<3秒。
技术护城河
天池技术的“端-边-云”协同框架是其最大亮点:
- 端侧:自研NPU指令集,支持ONNX、TensorFlow Lite一键转换,模型压缩率可达75%。
- 边侧:内置MQTT+TSN双协议栈,实现微秒级时钟同步,满足工业现场确定性网络需求。
- 云侧:TC-Cloud提供AutoML训练平台,客户上传500张样本即可在30分钟内生成定制模型。
市场表现与客户案例
2023年关键数据
- 边缘计算盒子出货量:12.6万台,同比增长217%。
- 芯片累计流片:超过300万颗,其中60%出口至日韩与欧洲。
- 标杆客户:比亚迪、DHL、华润电力、新加坡港务局。
真实落地场景问答
问:天池技术如何帮助比亚迪降低电池缺陷率?
答:在刀片电池产线部署TC-Edge X1,通过红外+可见光双光谱融合算法,实时检测极片褶皱、隔膜破损等缺陷,误检率从0.8%降至0.05%,每年节省报废成本超2000万元。
研发与生态
公司现有员工480人,其中65%为研发人员,核心团队来自华为海思、英伟达、高通。天池技术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边缘智能联合实验室”,每年投入营收的18%用于前沿技术预研。
开发者支持
- TC-DevKit:提供C++/Python API、Docker镜像与VS Code插件,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跑通YOLOv8目标检测Demo。
- 生态补贴:针对初创团队,免费提供100小时云端训练资源与5片TC-NPU 100样片。
常见疑问解答
问:天池技术与英伟达Jetson相比有何优势?
答:在同等算力下,TC-Edge X1功耗仅为Jetson Xavier NX的45%,且内置国密SM4加密引擎,满足电力、金融等行业的数据合规要求。
问:小批量订单是否接受?
答:边缘盒子MOQ为50台,芯片MOQ为10K,但提供48小时快速打样服务,适合PoC阶段验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来路线图
- 2024 Q2:发布7nm TC-NPU 500,算力突破20 TOPS,支持大语言模型端侧推理。
- 2024 Q4:推出TC-Edge X5,集成毫米波雷达接口,瞄准自动驾驶路侧感知。
- 2025:启动RISC-V架构下一代芯片研发,彻底摆脱ARM授权依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