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仟亿达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一句话:它是国内较早深耕工业节能与碳资产管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客户口碑整体偏正面,尤其在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拥有大量成功案例。

公司背景:从“节能服务商”到“碳中和综合运营商”
北京仟亿达成立于2008年,总部坐落在北京中关村丰台园,注册资本1.1亿元。早期以合同能源管理(EMC)切入市场,随后把业务延伸到余热余压发电、电机系统节能、智能微电网、碳资产开发与交易四大板块。2021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公司顺势升级为“碳中和综合运营商”,提供从节能诊断、方案设计、投融资、工程建设到碳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核心技术与产品矩阵
1. 余热余压发电系统
针对钢铁、焦化、水泥窑炉的中低温余热,仟亿达采用“双压补汽+ORC有机朗肯”组合技术,发电效率提升12%—18%,投资回报周期压缩至2.5—3.5年。
2. 高效电机及变频节能
自主研发的IE4/IE5超高效永磁电机与智能变频系统,节电率普遍在15%—35%,已在河北某钢铁集团年节省电费超2600万元。
3. 碳资产管理平台
平台覆盖碳排放核算、配额管理、CCER项目开发、碳交易撮合四大功能,已帮助50余家控排企业完成履约,累计开发CCER项目超300万吨。
客户评价:口碑到底如何?
为了回答“北京仟亿达口碑好吗”,我整理了公开招投标信息、行业论坛与第三方评价:

- 国企/央企客户:中国宝武、中建材、国家能源集团等在其官网或招标文件中给出“技术成熟、服务响应快”的评价。
- 民营上市公司:三钢闽光、华新水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仟亿达项目“节能指标达到合同承诺值”。
- 负面声音:少数小型水泥厂反馈“前期测算偏乐观,后期发电量未达预期”,但比例不足5%,且公司后续通过技改补偿。
财务与资质:硬实力扫描
2023年仟亿达营业收入约14.7亿元,其中节能服务收入占比62%,碳资产收入占比21%,其余来自设备销售与运维。公司拥有:
- 住建部颁发的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 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批节能服务公司;
- 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 累计授权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合作模式:怎样与仟亿达合作最划算?
常见三种合作路径:
合同能源管理(EMC):企业零投资,仟亿达负责全部资金与技术,节能收益按比例分成,通常合同期5—8年。
BOT/BOO:针对余热电站等大型项目,仟亿达投资建设并运营,合同期满后无偿移交或继续托管。
碳资产托管:企业把碳配额或CCER项目委托给仟亿达,由后者负责交易与增值,收益按阶梯分成。

行业对比:与同类公司差距在哪?
维度 | 北京仟亿达 | 中节能 | 天壕环境 |
---|---|---|---|
技术路线 | 余热+电机+碳资产 | 综合能源服务 | 余热发电为主 |
客户行业 | 钢铁、化工、水泥 | 公共建筑、园区 | 玻璃、有色 |
平均回本周期 | 2.8年 | 3.5年 | 3.2年 |
碳资产团队规模 | 60+人 | 30+人 | 10+人 |
可见,仟亿达在高耗能工业场景与碳资产深度运营上优势明显,而中节能更擅长公共建筑领域。
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自问:投资仟亿达项目会不会踩坑?
自答:主要风险集中在三点:
- 政策波动:CCER重启节奏不确定。公司已提前布局林业碳汇、甲烷减排等多元项目,降低单一政策依赖。
- 电价波动:余热发电上网电价下调风险。仟亿达在合同中加入电价联动条款,确保IRR不低于8%。
- 技术迭代:磁悬浮、高温热泵等新技术冲击。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4%以上,并与清华、北科大共建联合实验室。
未来看点:从节能到“零碳园区”
仟亿达正在山东、江苏打造两个“零碳示范园区”,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绿电交易、碳足迹管理,预计2025年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方案。若示范成功,将打开千亿级园区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工业碳中和龙头”地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