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测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一句话:它是华北地区成长最快的工业智能检测与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专注把“看不见的问题”变成“可预测的数据”。

公司背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十年跃迁
2013年,几位天津大学的博士在自动化学院实验室里做缺陷检测算法,最初只想解决某汽车厂的漆面瑕疵问题。没想到,这套算法在产线一跑就是三年,误检率从8%降到0.3%。2016年,团队正式注册天津智测科技有限公司,把科研成果搬进8000㎡的产业化基地。
如今,公司员工260余人,其中研发占比超过55%,拥有专利与软著合计120余项,服务客户涵盖汽车、锂电、光伏、轨交四大行业。
核心业务:一条“检测+数据+运维”的闭环链
1. 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 高速在线检测:最快支持120m/min产线速度,每秒采集并处理400张图像。
- 多模态融合:可见光+红外+3D结构光,解决高反光、低对比度场景痛点。
- 一键换型:15分钟完成新产品模型切换,换型成本降低70%。
2. 工业大数据平台
检测只是起点,数据才能产生复利。智测科技把产线缺陷数据、工艺参数、环境变量全部接入ZhiCloud平台,实现:
- 缺陷根因追溯:30秒内定位到具体工位与批次。
- 预测性维护:提前72小时预警关键部件磨损。
- 工艺优化建议: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客户提升一次合格率2%~5%。
3. 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
很多客户担心“买了设备没人管”。智测科技的做法是:
- 7×24小时远程值守:NOC中心实时监测全国300+条产线。
- 48小时到场: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备件仓+流动工程师。
- 年度健康报告:像体检一样给设备打分,列出改进清单。
典型场景:三个真实案例看懂“智测模式”
案例A: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痛点:极片涂布缺陷人工抽检,漏检导致电芯鼓包。
解决方案:部署16台高速线阵相机+AI缺陷分类模型,实现100%全检。
结果:漏检率从1.2%降至0.02%,年节省召回成本超2000万元。

案例B:某光伏组件厂
痛点:EL检测节拍慢,产能卡在瓶颈工位。
解决方案:自研多通道并行EL成像系统,节拍提升3倍。
结果:单条产线年增发电量收益约1500万度。
案例C:某轨交车辆段
痛点:人工巡检转向架裂纹,效率低、风险高。
解决方案:移动式机器人+3D激光扫描,自动生成裂纹地图。
结果:检修效率提升4倍,关键部件故障率下降60%。
技术护城河:算法、硬件、数据三位一体
算法层
- 自研ZhiNet深度学习框架,针对工业小样本优化,训练数据仅需传统方法的1/10。
- 支持增量学习,新缺陷类型无需重新训练全模型,部署周期从4周缩短到3天。
硬件层
- 与Sony、Basler联合定制高灵敏度传感器,信噪比提升20%。
- 自研FPGA加速卡,单卡可同时跑8路2K@200fps算法,功耗仅65W。
数据层
- 已积累超过50亿张工业缺陷图像,形成行业最大私有数据集。
- 采用联邦学习架构,客户数据不出厂也能共享模型收益。
合作模式:四种路径灵活匹配
- 交钥匙工程:从设备到软件到运维,客户只管验收。
- 算法授权:已有相机的客户,可单独采购ZhiNet算法授权。
- 联合开发:针对特殊场景,双方共建实验室,共享知识产权。
- 数据订阅:产线数据接入ZhiCloud,按年付费获取分析报告。
常见疑问解答
Q1:部署周期会不会很长?
A:标准机型2周进场、1周调试、1周培训即可完成;定制化项目平均45天。
Q2:对现有产线改造大吗?
A:模块化设计,只需在原有传送带上方或侧边加装检测单元,无需停产。
Q3:后续升级费用高不高?
A:软件版本终身免费迭代,硬件支持以旧换新,旧设备折价最高可达40%。

未来三年路线图
2024:发布第三代ZhiNet,缺陷分类精度再提升3%。
2025:建成华北工业数据交易中心,帮助客户把数据变成可交易资产。
2026:推出“检测即服务”订阅模式,客户按件付费,无需一次性投资。
天津智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用算法、数据与服务,把传统“事后救火”变成“事前预防”。如果你的产线还在用放大镜找瑕疵,也许是时候让机器先看一眼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