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从实验室到城市服务商
香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最初只是香港理工大学的一个产学研项目。 - **创始团队**:三位环境工程博士+两位前政府环保署顾问,技术底蕴深厚。 - **里程碑**: - 2012年拿下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废料处理标案,一战成名; - 2018年设立大湾区研发中心,把香港标准复制到深圳、广州; - 2023年营业额突破8.3亿港元,成为本地增长最快的环保企业之一。 ---核心业务:三大板块覆盖全链条
### 1. 固废管理 - **厨余转化**:采用黑水虻+厌氧共消化技术,把酒楼厨余24小时内变成有机肥,减容率>90%。 - **建筑废料**:引入德国移动式破碎筛分线,C&D废料回收率可达92%,比传统填埋节省60%成本。 ### 2. 碳审计与ESG报告 - **数字化平台**:自研“ECarbon”SaaS,对接港交所ESG披露模板,一键生成符合TCFD的碳排报告。 - **案例**:2023年为某上市地产商节省约1.2万吨CO₂e,并协助其拿到绿色债券2亿美元额度。 ### 3. 绿色科技孵化 - **投资方向**: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AI垃圾分类机器人。 - **孵化成果**:已投8家初创,其中“GreenBin”智能回收箱获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A轮领投。 ---香港环保公司排名:它到底排第几?
综合《香港经济日报》与环保署年度统计,2023年本地环保企业按营收及项目规模排序: 1. 香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 碧瑶绿色集团 3. 光大环境香港 4. 中国环境保护香港 5. 太古环保方案 **关键指标对比**: - 营收增速:香港环境科技年复合增长28%,高于行业平均的12%; - 专利数:持有47项国际PCT专利,其中“低温催化脱硝”技术独步亚洲; - 客户满意度:NPS值71,高于行业均值55。 ---技术亮点:三大黑科技让同行望尘莫及
- **低温等离子除臭**:在25℃即可分解硫化氢、氨气,能耗仅为传统生物滤池的1/3。 - **AI视觉分拣**:摄像头+深度学习,塑料、金属、纸张识别准确率99.2%,分拣速度每分钟180件。 - **区块链溯源**:每一袋厨余肥料都有NFT标签,扫码即可查看来源、处理时间、检测报告,杜绝“漂绿”。 ---客户案例:从机场到连锁茶餐厅
- **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项目** 处理量:每日1200吨建筑废料 成果:提前两周完工,节省运输里程15万公里,相当于减排380吨CO₂e。 - **某连锁茶餐厅集团(300家门店)** 痛点:厨余分类混乱、异味投诉多 方案:部署“GreenBin”智能回收箱+员工培训App 结果:三个月内厨余正确投放率从42%提升到93%,客户投诉下降80%。 ---常见问题答疑
**Q:香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收费贵吗?** A:按项目制或托管制两种模式。以300吨/日厨余处理为例,托管制每吨全包价约680港元,比传统填埋+运输节省约15%。 **Q:中小企业能否负担?** A:可以。公司推出“环保即服务(EaaS)”订阅方案,最低每月1.8万港元起,含设备租赁、运维、数据报告。 **Q:是否提供碳中和认证?** A:与SGS、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合作,可颁发PAS 2060碳中和证书,最快45天完成。 ---未来展望:2030零废蓝图
- **目标**:2030年前帮助客户减少100万吨CO₂e,相当于植树5500万棵。 - **路线图**: - 2025年:在大湾区新建5座资源化中心,总处理量翻倍; - 2027年:推出“零废商场”整体解决方案,覆盖零售、餐饮、影院全场景; - 2030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并推动50%供应商加入科学碳目标(SBTi)。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