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简称“中建水务”)是中国建筑集团旗下专注水务与环保的专业平台,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30亿元。背靠央企资源,公司在**市政给排水、流域治理、工业废水、固废处理**四大领域持续领跑,已在全国布局超过200个项目,服务人口超5000万。

为什么央企背景重要?
央企身份意味着**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强的政府协调能力、更严格的环保标准执行**。在PPP模式盛行的当下,中建水务凭借AAA信用评级,融资成本比民企平均低1.5-2个百分点,直接转化为项目报价优势。
主营业务全景解析
1. 市政水务: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服务
- **供水领域**:采用超滤膜+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使出厂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国标为1NTU)。
- **污水领域**:自主研发的“MBR+深度脱氮除磷”技术,将TN(总氮)控制在10mg/L以内,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
2. 流域综合治理:用“中医”思维治水
不同于传统“末端截污”,中建水务提出**“流域诊断-系统修复-智慧运营”**三步法:
- 通过无人机光谱扫描定位污染热点;
- 构建“沉水植物+微生物”共生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 布设物联网浮岛实时监测氨氮、溶解氧等6项指标。
典型案例:深圳坪山河项目消除黑臭后,周边土地增值超40亿元。
3. 工业废水:专攻“三高”废水
针对**高盐、高COD、高毒性**废水,公司开发出三大核心技术:
- **电催化氧化**:处理效率提升3倍,能耗降低50%;
- **分盐结晶**:实现硫酸钠、氯化钠99%纯度回收,年创收超2000万元;
- **生物毒性削减**:通过基因工程菌将氰化物降解至0.05mg/L以下。
4. 固废处理:把垃圾变成“城市矿山”
在**厨余垃圾**领域,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工艺,每吨垃圾产沼气80-120m³,可发电150kWh;
在**危废焚烧**领域,自主研发的二燃室技术使二噁英排放浓度<0.05ngTEQ/m³,仅为欧盟标准的1/10。

技术创新与专利壁垒
中建水务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3.5%,高于行业平均2倍。截至2023年,已获**286项专利**,其中:
-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激活剂”已应用于15个项目;
- 软件著作权“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实现泵站能耗降低12%。
盈利模式深度拆解
1. PPP项目:长期稳定现金流
以某地级市污水厂项目为例:
- 合作期30年,政府每年支付1.2亿元运营费;
- 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将成本控制在0.8亿元/年,净利润率达25%。
2. EPC+O模式:技术溢价变现
在工业废水领域,中建水务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项目,分享后期运营收益。某化工园区项目中,公司持股30%,每年分红超3000万元。
3. 资源化产品:把废水变成商品
通过**磷回收技术**从污水中提取鸟粪石,纯度达95%,以2000元/吨售卖给化肥厂,单个10万吨/日污水厂年增收500万元。
客户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Q1:处理达标率如何保障?
所有项目采用**双保险机制**: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环保平台,同时委托第三方每月人工采样检测,偏差超过5%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Q2:运营成本会不会转嫁给我们?
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约定:**单价调整系数与CPI、电价挂钩**,且需经物价局听证会审核,近五年调价幅度均未超过3%。
Q3:中小型企业能否合作?
针对日排放量<1000吨的工厂,推出**“模块化设备租赁”**服务:无需前期投资,按处理量收费(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费80-120元/吨),合同期可短至3年。
未来布局:三大战略方向
- **下沉县域市场**:2024年计划新签30个县级污水打包项目,单厂规模1-5万吨/日;
- **布局新能源**:利用污水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预计2025年装机量达200MW;
- **碳交易变现**:已启动5个污水厂甲烷减排CCER项目,年均可创汇800万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