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银保监会官网披露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已达184家,其中全国性牌照77家,区域性牌照107家;若把保险中介持牌线上业务主体一并计入,总数逼近1200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为什么官方口径与第三方统计差距巨大?
官方只统计直接持牌机构,而第三方把保险中介、科技公司、场景平台都纳入,于是出现“184”与“1200”两个数字。
- 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184家(银保监名单)
- 保险中介线上化主体:约600家(含代理、经纪、公估)
- 场景平台(出行、健康、电商):约400家(未持牌但深度参与)
二、十年增长曲线:从3家到184家
年份 | 新增数量 | 累计数量 | 政策触发点 |
---|---|---|---|
2013 | 3 | 3 | 众安在线获批 |
2016 | 12 | 22 | 互联网保险试点扩容 |
2019 | 31 | 89 | 车险线上化强制 |
2022 | 28 | 157 | 健康险线上报销放开 |
2024 | 27 | 184 | 数字金融示范区落地 |
三、区域分布:长三角占四成
把184家持牌机构的注册地落在地图上,会发现:
- 上海、杭州、南京三城合计73家,占比39.7%
- 深圳、广州合计31家,占比16.8%
- 北京独占24家,占比13%
- 其余城市分散在成都、武汉、合肥、西安等新一线
四、资本图谱:BATJ全部到齐
互联网巨头通过控股、参股、战略合作三种方式切入赛道:
- 腾讯:微保、众安、和泰人寿
- 阿里:蚂蚁保、国泰产险、信美相互
- 京东:京东安联、天津津投保险经纪
- 百度:百信保险经纪、黑龙江联保经纪
五、细分赛道:健康险公司数量为何最多?
在184家持牌机构里,健康险公司高达67家,占36.4%。原因有三:
- 疫情后线上问诊与药品配送需求激增,场景天然匹配
- 监管对健康险线上化审批相对宽松
- 高毛利吸引资本,单均获客成本低于车险
六、未来三年预测:数量会突破250家吗?
综合监管态度、资本热度、技术成熟度,可得出以下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牌照收紧:全国性牌照年增量或控制在10张以内
- 区域牌照:数字金融示范区可能再发40张左右
- 并购加速:中小机构被收购,净增数量放缓
因此,2027年持牌互联网保险公司大概率落在220~240家区间。
七、创业者如何抓住窗口期?
面对“数量多、赛道挤”的现状,新入局者需要:
- 先拿区域牌照:成本低、审批快,可快速验证商业模式
- 绑定场景方:与医院、车企、电商平台签独家数据协议
- 做深再保:通过再保险把风险分散给大型传统险企,降低资本金压力
八、用户如何辨别真假平台?
三步即可:
- 登录银保监会官网→在线服务→许可证信息查询,输入平台名称
- 查看业务范围是否包含“互联网保险业务”字样
- 核对客服电话是否与许可证登记一致
九、写在最后
互联网保险企业数量已从“稀缺”走向“充分竞争”,但合规、场景、风控三大门槛仍在抬高。对监管而言,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是主线;对从业者而言,差异化深耕细分人群才是突围之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