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到底把钱花在哪了?
很多创业者拿到融资后,第一反应是“招人、买流量”,结果半年不到就发现账上现金告急。问题出在哪?**没有提前拆解成本结构**。把支出拆成四大块,就能一眼看出漏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人力成本:工资、五险一金、期权池、招聘费、培训费
- 技术成本:云服务器、带宽、CDN、第三方API、软件License
- 市场成本:广告投放、渠道分成、品牌活动、内容制作
- 行政与合规:办公租金、法务审计、数据合规、专利商标
人力成本为何常年占比超50%?
答案很简单:互联网的核心资产是“人”。**一个资深算法工程师的年包可能抵得上三四线城市一整层写字楼租金**。想压缩这块支出,有三个实战做法:
- 岗位分级:把需求拆成“核心自研+外包支持”,非核心模块用众包平台
- 薪酬结构:降低固定base,提高绩效与期权,绑定长期价值
- 远程办公:技术、设计、运营岗位可远程,节省工位与补贴
技术成本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坑
不少CTO一上来就“高配”,结果云账单月月爆表。自问自答:哪些技术支出可以砍掉?
Q:CDN一定要选最贵的吗?
A:静态资源用七牛、又拍云按量付费,动态接口才用阿里云全站加速,**节省30%流量费**。
Q:数据库必须用云厂商托管?
A:日活低于10万时,自建MySQL+读写分离足够,**每月省下四位数**。
Q:第三方API如何避免“用量刺客”?
A:提前谈阶梯价,把“调用量”写进合同,**超过阈值自动降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市场费用如何做到“花1块挣3块”?
烧钱买量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讲究**投产比(ROI)**。拆解市场成本时,先区分:
- 效果广告:信息流、SEM、应用商店CPT,按转化付费
- 品牌广告:地铁、综艺冠名,按曝光付费
实战技巧:
- AB测试:同一素材跑3个计划,48小时内关停ROI低于1.5的组
- 私域承接:把付费流量导入企业微信社群,二次复购不花钱
- 反作弊:用SaaS工具过滤机刷量,**避免20%预算打水漂**
行政与合规:省下来的都是净利润
很多CEO觉得“租金、法务”是固定支出,其实弹性很大:
- 办公场地:核心团队留一线城市,客服、审核迁往二三线,**人均成本降40%**
- 法务外包:A轮融资前用在线合同模板+按次咨询,**比专职法务便宜70%**
- 数据合规:提前做等保三级,避免App下架导致的**千万级损失**
如何建立“动态成本仪表盘”?
用一张Google Data Studio或飞书多维表格,每天自动拉取以下数据:
成本类别 | 昨日支出 | 月度预算 | 剩余可用 | 预警阈值 |
---|---|---|---|---|
人力 | ¥52,300 | ¥1,500,000 | ¥820,000 | 剩余30%时标红 |
技术 | ¥18,900 | ¥400,000 | ¥310,000 | 剩余20%时标红 |
市场 | ¥45,600 | ¥800,000 | ¥350,000 | ROI低于1.2时标红 |
每周一早上,财务把截图发到管理群,**谁超标谁解释**,三个月就能把无效支出砍掉15%。
从案例看:一家SaaS公司如何一年节省300万
背景:A轮后员工120人,年营收2000万,账面亏损400万。
动作:
- 人力:把测试团队从15人缩到8人,其余用众包平台,**年省90万**
- 技术:数据库从阿里云RDS迁到自建K8s,**年省60万**
- 市场:砍掉线下展会,预算全部转投知乎+抖音信息流,**获客成本降35%**
- 行政:退掉中关村500㎡办公室,换到昌平共享空间,**年省120万**
结果:第二年现金流回正,顺利拿到B轮。
未来三年,哪些成本还会上涨?
提前预判才能提前锁价:
- 数据合规:《个人信息保护法》细则落地,**合规审计费至少涨50%**
- 云服务:GPU算力需求暴增,**训练集群小时费可能翻倍**
- 高端人才:AIGC工程师缺口大,**年薪百万成标配**
对策:现在就和云厂商签三年预付合同,锁定低价;提前储备校招生,用 mentor 制度替代高价社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