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增速有多快_未来五年还能翻倍吗

新网编辑 19 0

互联网保险增速到底有多快?

2023年,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速29.8%,远高于同期人身险行业整体8.1%的增速。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咨询进一步测算,过去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34.2%。这一数字背后,是用户线上投保习惯、保险公司数字化投入以及监管政策红利的多重叠加。

互联网保险增速有多快_未来五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增速能持续跑赢大盘?

1. 用户行为迁移:从“被动推销”到“主动搜索”

QuestMobile报告指出,Z世代购买保险前,73%会先在社交平台或搜索引擎做功课。传统代理人模式触达效率下降,而短视频、小红书测评、知乎问答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保险公司顺势把产品拆解成“百万医疗”“定期寿险”“宠物险”等碎片化关键词,精准匹配搜索意图。


2. 供给侧数字化:核保理赔效率提升10倍

过去线下投保平均需要3.5天完成核保,如今借助OCR识别与大数据风控,80%的保单可“秒级”承保。理赔端,蚂蚁保“2日快赔”覆盖超2000万用户,带动续保率提升12个百分点。效率提升直接降低了渠道成本,使互联网渠道费率比线下低15%-25%


3. 监管政策:从“规范”到“鼓励”

2020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落地后,行业经历短暂阵痛,但2022年银保监会发文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险创新,税优健康险、惠民保等产品快速扩容。2023年,全国累计上线263款惠民保,参保人次破1.5亿,其中92%通过线上完成投保。


未来五年还能翻倍吗?关键看三大变量

变量一:下沉市场渗透率能否突破30%?

目前一二线城市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达42%,而三线及以下城市仅18%。随着快递、外卖、短视频在下沉市场完成用户教育,“小额、高频、场景化”的意外险、家财险有望复制拼多多式增长。假设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5%,可带来2000亿元新增保费。


变量二:AI能否把“非标体”变成“标体”?

传统保险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亚健康人群往往拒保或加费。2024年,多家公司试点“AI动态定价”,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将慢病人群纳入保障范围。若这一技术成熟,潜在客群规模可扩大1.8亿人,对应保费空间1200亿元

互联网保险增速有多快_未来五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变量三:监管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2023年部分网红“魔方业务”因营销误导被叫停,引发市场对增速放缓的担忧。但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层正研究“白名单”机制,对合规经营的互联网渠道给予费率浮动空间。若政策落地,头部平台市占率有望从35%提升至50%以上。


增速放缓的潜在风险点

1. 流量成本飙升:获客单价三年涨3倍

2021年互联网保险单个有效获客成本约80元,2023年已涨至240元。部分中小公司被迫转向“首月1元”等激进策略,导致退保率超40%。若流量红利见顶,增速可能回落至15%-20%区间。


2. 产品同质化:百万医疗险陷入价格战

目前市面47家公司推出百万医疗险,保障责任差异度不足5%。为争夺市场份额,头部平台将佣金比例从20%提高至45%,挤压利润空间。未来差异化或依赖“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捆绑创新。


普通人如何抓住增速红利?

1. 投保策略:优先配置“高杠杆”产品

  • 30岁以下:300元保100万的定期寿险+200元保400万的百万医疗
  • 家庭支柱:夫妻互保的“定寿+重疾”组合,线上比线下便宜30%
  • 老年人:关注无需健康告知的惠民保,2024年已有15省开放医保个账支付

2. 职业机会:这些岗位薪资涨幅超50%

猎聘数据显示,2023年互联网保险领域“保险科技产品经理”平均年薪达48万元,同比涨55%“健康险风控算法工程师”年薪中位数65万元,人才缺口超3万人。具备医学+数据复合背景者最受青睐。


尾声:增速不是唯一指标

当行业讨论“能否翻倍”时,更应关注赔付率、续保率、客户净推荐值(NPS)等质量指标。毕竟,互联网保险的终极竞争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远。

互联网保险增速有多快_未来五年还能翻倍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