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88亿,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成为关键词。面对“碎片化注意力”与“消费升级”并存的新局面,品牌主最焦虑的问题莫过于:2015互联网人群到底长什么样?如何用最少的预算在最对的渠道找到他们?本文用一份“人群画像说明书”拆解底层逻辑,并给出可落地的触达方案。

一、2015网民六大核心标签
1. 年龄:90后全面接管话语权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9岁用户占比首次超过30%,成为第一大上网群体。他们日均在线时长4.7小时,其中短视频与弹幕社区贡献47%时长。
2. 地域:三四线“小镇青年”崛起
下沉市场网民增速达17%,远高于一二线的9%。OPPO、vivo线下渠道下沉+低价4G套餐,让“小镇青年”第一次大规模触网。
3. 设备:千元机成为流量入口
千元以下安卓机出货量占比62%,4.5-5.0英寸屏幕+2GB运存成为标配。这直接决定了广告素材必须“大图大字大按钮”。
4. 场景:Wi-Fi与4G双轨并行
Wi-Fi覆盖场景:家、办公室、商场;4G覆盖场景:公交、地铁、厕所。早八晚十的“双高峰”流量曲线由此形成。
5. 内容:二次元与母婴并驾齐驱
B站月活破5000万,母婴社区宝宝树DAU达820万。“兴趣圈层”替代“人口属性”成为内容分发新维度。

6. 支付:红包大战后的移动支付习惯
微信支付+支付宝合计渗透率83%,“红包裂变”让三四线用户第一次绑定银行卡。
二、如何精准触达?渠道×内容×时机三维模型
1. 渠道:把预算拆成“三段式”
- 头部应用买量:微信、QQ空间、今日头条,适合品牌曝光;
- 垂直社区渗透:美柚、Keep、B站,适合深度种草;
- 线下场景倒流:OPPO商店预装+Wi-Fi万能钥匙弹窗,收割下沉市场。
2. 内容:用“三秒法则”做素材
2015年信息流广告平均停留时长仅1.9秒,素材必须3秒内传递“我是谁+我能给你什么”。
- 配色:高对比度撞色(红+黄、蓝+橙)点击率提升27%;
- 文案:数字+痛点+结果,例“30天瘦15斤,宝妈都在用”;
- 形式:15秒竖版视频完播率是横版的2.3倍。
3. 时机:抓住“两横一纵”时间窗
- 横向早高峰:7:30-9:00,通勤场景推资讯类内容;
- 横向晚高峰:20:00-22:30,家庭场景推电商促销;
- 纵向周末:周六10:00-12:00,游戏与外卖类APP集中冲榜。
三、实战案例:某美妆品牌如何7天获取10万下沉用户
背景
品牌客单价79元,目标三四线18-25岁女性。
策略拆解
- 渠道:OPPO商店Banner+美柚信息流,预算比例7:3;
- 素材:用方言配音“学生党也能用得起的韩国面膜”,CTR高达8.4%;
- 落地页:首屏突出“买二送一+包邮到镇”,表单字段仅保留手机号;
- 裂变:支付成功页引导“分享微信群再领5元券”,带来22%二次传播。
数据结果
CPA 3.2元,ROI 1:4.7,70%订单来自首次触达用户。
四、自问自答:品牌主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Q1:预算有限,先做品牌还是先做效果?
A:2015年效果广告红利仍在,建议70%预算做效果(信息流+CPS),30%预算做品牌(内容植入+KOL)。用效果广告验证人群,再用品牌广告放大。
Q2:如何判断下沉市场用户是否值得投入?
A:看两个指标:快递覆盖密度+移动支付渗透率。若县域快递站点每5公里一个且微信支付占比超60%,即可大胆投入。
Q3:数据工具怎么选?
A:免费工具用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做趋势验证;付费工具推荐TalkingData Ad Tracking监测渠道质量,神策埋点做用户分层。
五、2015留下的三个长尾机会
- Wi-Fi入口广告:尚处蓝海的“连网弹窗”,CPM低于今日头条50%;
- QQ空间日志广告:90后怀旧场景,美妆与教育类CTR高于均值35%;
- 安卓桌面预装:三四线城市手机店刷机渠道,单个激活成本不足1元。
2015年的互联网人群像一条“分叉的河流”:主流用户奔向超级APP,细分人群潜伏在垂直社区。谁能用数据画出“河道图”,谁就能在流量成本飙升前占住洼地。
评论列表